第A08版:谈天说地 上一版   
上一篇

冬令进补,如何管好血脂?

本报邀请专家做客海都直播间,分享冬季护心“秘诀”

专家做客海都直播间

N海都记者

林宝珍

今天是冬至,到了“冬令进补”最佳时节。不过,专家提醒,进补的同时,也要多多注意心血管的健康问题。12月20日晚,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陈昭阳教授、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心内三科陈威教授,做客海都直播间,共同进行了“血脂双达标 护心稳过冬”的科普直播。直播中,两位专家分享很多冬季护心“秘诀”,并纠正了很多常见的血脂管理误区。

血脂报告没“箭头”

就算达标了吗?

“我们现在的检查报告只有一个正常值,这很容易让体检者产生误解。”直播中,陈昭阳教授表示,血脂是否达标,不能只看血脂报告单的“箭头”,对于不同的人群,降血脂有不同的目标值。

对于普通人,如果确定血管没有狭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就可以比较宽松一点,按照报告上的正常值就行,也就是小于3.4mmol/L就算达标。

如果有一些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吸烟、肥胖、慢性肾病,以及女性大于55岁、男性大于45岁,就需要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到2.6mmol/L;对于冠心病患者(即心脏的血管狭窄大于50%),或者曾经发生过心梗、脑梗,或者做过心脏支架,以及有糖尿病的人群来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更需要严格控制,需要小于1.8mmol/L,并且降低的幅度较基础数值要大于50%。对于超高危的人群,比如,做过多次心脏支架或者多次发生心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需要降到小于1.4mmol/L,并且较基础的数值降幅也要大于50%。

陈昭阳教授表示,尽早且长期稳定地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控制在目标范围内,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控,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

血管出现斑块

还能“逆转”吗?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心内三科主任医师陈威教授说,出现血管斑块,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就是所谓的“坏胆固醇”。“所以我们需要更好地把血脂降到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并且长期地保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斑块才能减少进展。”

陈威教授表示,如果血管已经出现斑块,首先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健康饮食、合理运动;其次是选择合适的降脂药物。他说,目前降脂药物有几种,最常见的是他汀类药物,是通过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其次是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是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吸收来减少胆固醇,现在又有了注射针剂PCSK9抑制剂。对于一些高危患者来说,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的要求更高,往往需要联合用药才能实现血脂长期达标。

陈威教授表示,高血脂患者要根据危险因素分层来选择降脂药物,才能达到合理的目标,提高生活质量。

心脏装了支架

是不是就“高枕无忧”了?

冠心病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通常需要通过介入或手术治疗,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也就是常说的心脏支架手术治疗。治疗过程虽然能够显著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流状况,但并非治愈疾病本身。患者仍处于心血管事件再发高风险状态,尤其最初3个月是复发风险最高的时期,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导致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如果不注意控制,支架处可能会再度狭窄,未放支架的部位可能形成新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因此,两位专家在直播中提醒术后患者仍需严格管理血脂等危险因素,并定期复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水平,坚持药物治疗、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综合管理措施,长期将指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才能保护心血管健康。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