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涓
“00后大学生带娃陪玩”“大学生月嫂”“课后家庭辅导”……曾经,主力军是“大嫂”“阿姨”们的家政行业,如今正悄然迎来大批年轻的“新鲜血液”。随着90后、00后陆续加入“家政圈”,这个行业逐渐呈现出高学历、年轻化的显著趋势。
今年9月,福建省制定了《促进“一老一小”家政服务发展若干措施》。措施中明确,要拓展从业人员培训培养路径,满足“多层次”需求。加强养老托育等学科专业建设,支持院校开设相关专业等。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是我省拥有家政学本科专业的“独苗”院校。家政学到底学什么?学生是做“高级保姆”吗?近日,海都记者一探究竟。
学生:学全方位管理家庭的本事
21岁的高鑫嘉是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家政学(师范)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谈到为何要学家政专业,他说,有些“机缘巧合”。
“高考报志愿时,我看到师范类提前批里藏着个家政学专业,心里直打鼓——这专业到底学啥?”同多数人一样,当时的他,对家政学的印象还停留在“保姆培训”。不过,高鑫嘉的父母从事家政教学工作,凭借多年的行业经验,他们深知老龄化社会康养产业潜藏的潜力,于是极力劝说儿子大胆尝试。就这样,怀着忐忑与期待,高鑫嘉将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家政学(师范)专业填在了第一志愿上。
上了大学后,高鑫嘉发现家政学的专业课程很丰富,小到烹饪、插花、茶艺,大到理财、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学习的内容非常广泛:家庭心理学课堂上,老师剖析家庭成员间的微妙关系;家庭营养学里,各类食材的营养搭配科学有趣;老年人康复课程,从康复理疗手法到适老化环境设计,实用性拉满;中医学知识的融入,为家庭健康管理筑牢根基……
“三年学习下来,大家都成了生活上的一把好手。我们学的是全方位管理家庭的本事,既能助人,又能利己。”高鑫嘉说,现在的他对专业是满满的自豪,目前,全专业共有221人,其中,男生共有54人,去年还有从其他专业转入家政学的学生。“没想到现在家政学还成了‘香饽饽’,这个专业越来越受到大家认可。”高鑫嘉说,有亲友问他,“毕业是做保姆吗?”他都会自信地回答:“我学的是管理一整个家的大学问。”
谈及未来规划,高鑫嘉说,会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先去家政公司实习,逐步熟悉一线业务,后续凭借积累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转岗至管理层。另一方面,由于专业的师范属性,他也希望能考取教师编制,回到学校当老师,将所学传授给更多学生。
老师:培育家政“多面手”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只有考不上本科的人才会选择家政学。“社会对家政专业误解太深,一提到家政,就想到了扫地、做卫生之类的家务劳作,其实并非如此。”在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家政学专业主任黄柳清看来,当下,家政行业缺的并非基础劳动力,而是高素质、精专业、有操守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为满足该专业的需求,学校还建有家庭收纳实验室、健康管理实验室、母婴照护实验室等。“岗位需要什么样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我们就开设什么课程。”黄柳清说,家政学专业的学生在大二时就可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选修课程。目前,在2024届的毕业生中,有的入职高端养老服务机构,担任管家一职;有的奔赴重庆、成都等地的学校任教;还有的投身家政企业,成为备受欢迎的培训讲师。
“可以说,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很强的综合能力,绝不能简单地将他们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家政人员。”黄柳清说,家政学的本质是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去科学指导整个家庭的运营与管理,如同经营一家企业,需要精心规划、高效执行,才能实现家庭生活的高品质与高效率。
未来:充满机遇的朝阳行业
据锐观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家政服务行业投资规划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中国家政服务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2776亿元上升至2021年的10149亿元,并将延续增长趋势,可以说,家政行业早已进入万亿级市场行列。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福建省家政学会会长陈妮娅教授表示,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家政行业绝非传统认知中的低端职业,恰恰相反,它是一个充满无限机遇与诸多挑战的朝阳行业。
其次,要加强专业学习和技能培训。随着家政行业的持续蓬勃发展,市场对从业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也在与日俱增。无论是家政学理论知识的深入钻研,还是实际操作技能的反复锤炼,都至关重要。
最后,要关注行业动态,把握市场机遇。家政行业的发展趋势已然清晰明了,它宛如一座亟待开发的富矿,潜力巨大。学生们要把握行业机遇,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