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挥别“火焰蓝” 踏上新征程

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五一广场国旗护卫队)3名消防员迎来“毕业季”

刘兴宇在升国旗途中

陈智扬

邓铭豪拿着头盔,心中满是不舍

N海都记者

吴诗榕/文 毛朝青/图

福州市消防救援支队2024年度冬季消防员退出仪式即将举办,25日,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3名战斗员刘兴宇、邓铭豪、陈智扬迎来了消防职业生涯的“毕业季”。他们即将挥别这身“火焰蓝”,告别这片日夜守护的土地,离开承载了他们热血青春和无数回忆的营地。近日,记者走进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五一广场国旗护卫队),了解他们的故事。

“不起火就是最好的赴汤蹈火”

福州市鼓楼区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是一支担负省会城市中心广场——五一广场升降国旗任务的特殊队伍,“我们不仅承担着抢险救灾、火场救援的职责,同时还承担着五一广场每日的升、降国旗任务。”邓铭豪是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战斗班班长,也是一名步枪手,于2019年加入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

“三坊七巷是福州的文化名片,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每一次火情都可能对这片文化遗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我们常说,‘不起火就是最好的赴汤蹈火’。”邓铭豪介绍,自1991年元旦起,该站指战员30多年如一日地护卫“八闽第一旗”,肩负着三坊七巷古建筑群及周边2.3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防火巡查、灭火救援、执勤保卫、宣传培训、礼仪勤务的职责任务。

走进三坊七巷,邓铭豪对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十分熟悉。据他介绍,三坊七巷里设有一个消防服务站,每周会在景区内进行巡查和实战化演练。此外,还运用了多项高科技手段来提升防火能力,比如安装烟感、温感等火灾探测器,以及部署火眼系统,该系统每隔30秒就会对整个景区进行一次全面扫描,“不起火就是最好的防火,我们要将火苗扼杀在源头上”。

“我是2019年12月25日来到这个救援站的,到今天正好五年。”邓铭豪摩挲着他的战斗服,念叨着“这是陪伴了我五年的伙伴”。

做“传帮带”的领路人

和邓铭豪同一批来到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的陈智扬,是一名“00后”,也是一名甩旗手,虽年纪尚轻,但已成为曹进在练习甩旗路上的“指路人”。如何折叠、如何发力、如何协调身体……他不厌其烦地和曹进一起练习,一早上至少完成四五百次的甩旗动作。

“国旗很大,也很沉,上手甩旗之前,我们都是先用哑铃来练习的。”陈智扬介绍,通过哑铃和沙袋锻炼臂力,再配合上身体协调的动作,这样才能在甩旗过程中将整面国旗尽可能展开。

“别的救援队主要任务是灭火救援,而我们还有另一个职责——五一广场每日的升、降国旗任务,而我是其中的一名军刀手。”刘兴宇穿上这身“火焰蓝”已有16年,从一名“新兵蛋子”走到“传帮带”的领路人,他始终以身作则,用严苛的标准自我要求,也严格教导他的“徒弟们”。

国字脸的刘兴宇不笑时显得十分严肃,“我总想着,要把我会的全部教给他们”。

练军刀难不难?刘兴宇笑着说,难,也不难。军刀手主要围绕拔刀、定刀、敬礼、举刀四个动作进行练习,看似只有四个动作,但实际上每个动作都是经过了无数遍的练习和打磨,每个动作定住十分钟,是常有的事儿。“刀面侧一些”“刀鞘下沉些”,教导过程中,刘兴宇总是十分注重细节。“有时我们还将沙袋吊在刀尖上练习,想到以后不会再重复这些训练,还真是有些舍不得。”

甩旗手、军刀手、步枪手……他们站在不同岗位,但都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消防精神,以日复一日的训练和重复,完成每一次升旗和降旗仪式,今日,他们即将挥别这身“火焰蓝”,踏上新的征途。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