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吴雪薇/文
毛朝青/图
2024已近尾声,又快到了“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时候了。近年来,随着人们文化需求的日益提高,承载着春节美好祈愿的春联、春条与福字被更多人玩出了“新花样”。大街小巷的“书法家”们一展手艺;年轻人们玩起了卡通、花式造型,简单的几张红纸,被赋予了更多更广阔的文化含义。好的文创,就应该退能欣赏自用,进能请客送礼,新的一年,春联界开始卷起来了,甚至要“请”朱熹来为你“写”一副春联。
春联所有用字 都来自现存朱子真迹
自己不会写书法,卡通创意又嫌太花俏,如何拥有一副“有面”的春联?一本正经的出版社们也来凑热闹。
新的一年,福建教育出版社“请”来朱熹“写”春联。“春联的所有用字,都来自现存的朱子真迹。”长期从事朱子文化图书出版的福建教育出版社编辑骆一峰说,通过搜集现存所有朱熹真迹并将其数字化,他们重新编制出包含两副春联、一幅横批,6大2小8幅春条、3大3小6个“福”字在内的一整套“朱子新春福盒”,共包含了朱熹的56个字。
金山工业集中区浦上园C区,震耳欲聋的“隆隆”声里,印刷机正张张吃进闪亮的镭射银卡纸。产线末端吐出的,便是整齐排版,有着磨砂质感的暗红春联。印刷厂商福建建本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叶昌长介绍,一开始打算用普通铜版纸印制,但几经讨论“配置”逐渐升级,如今使用的镭射银卡纸遇水不散,贴在大门口,一两年内可风吹雨打不变色。
春联的印制备货,早在五六月份就开始了,10月份开始销售,11月已进入销售高峰期。“首批一共印制了两千套春联,目前已全部预订一空。”叶昌长说,大家都对春联所蕴含的朱子文化意涵颇为认可。
复刻“建本”工序
朱子文化进万家
记者了解到,在“朱子新春福盒”中,还包含了一份建阳麻沙纸刊刻的《朱子家训》。叶昌长介绍,此次复刻了建阳“建本”的造纸与雕版刊刻工序,为《朱子家训》提供刊刻。福建刻书以建阳为最,建阳是朱熹终老之地,也是宋时全国的刻书中心之一,所刻之书世称“建本”。宋明福建科举文化的兴盛与朱子文化的传播,“建本”的流布功不可没。
本次文创推出的春联部分,只使用了朱熹的字,并没有引用他的文句。骆一峰表示,这主要是考量到春联的应用场景。不同于《朱子家训》面向相关领域的学者与爱好者,春联作为文创产品,面向的群体会更加多元。“首先它是‘春联’,其次它才源自‘朱子’。”骆一峰说,考虑到承载春节美好祈愿的本来寓意,春联的内容应是吉祥亲切的大众话。厚重苍劲的朱子笔触落于“喜至 纳福”“出门见喜 平安喜乐”等平实祝愿之上,文化名家的悠远气息也得以跨越历史,走向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