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6版:有医说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老人耳朵流脓8年 竟因脑里藏个瘤

医生提醒,胆脂瘤具有侵蚀性,出现耳朵流脓、听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早就医

N海都记者 刘薇 通讯员 史聪文

耳朵流脓而已,能是什么大问题?泉州一老人耳朵反复流脓,长达8年之久,一查,颅底竟藏了个瘤!老人的病情复杂且惊险,好在通过泉州与上海两地医生的通力合作,终于化险为夷。医生提醒,若耳朵出现流脓、听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早就医,切勿自行医治,避免拖成大病。

耳朵反复流脓不治 拖出“大麻烦”

8年前,当时70岁的王奶奶(化名)右耳朵开始流出脓液,还有点痛。以为是耳朵发炎,老人没去医院诊治,自行吃了消炎药。后来,症状有些改善,她便没放在心上。

奇怪的是,右耳恢复正常没多久,又再次流脓。如此反反复复,依旧没能引起王奶奶的重视,一有症状,她就翻出消炎药吃,就这样自行用药长达8年之久。最近,老人发现药已经压不下去了,耳朵不仅流脓、会痛,连听力都不灵光了,孩子在旁边大声讲话,她也听不清……

家人赶紧带王奶奶到泉州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万万没想到,仔细一查,竟发现王奶奶的颅底藏了一个胆脂瘤。

8年前出现症状时 或已形成瘤并感染

“我们推测,老人家早在8年前出现耳朵流脓、耳痛症状时,很可能已经形成胆脂瘤并发生感染,但由于仅自行口服消炎药,未得到规范治疗,导致胆脂瘤长期发展,最终破坏骨质,累及颅内。”接诊的廖军主任医师介绍。

找到了病因,手术迫在眉睫。然而,由于拖延过久,王奶奶颅底的胆脂瘤与硬脑膜已经粘连在一起。这意味着,这枚胆脂瘤与脑部的关系极为密切,处理时并不能简单剥离,稍微不慎将破坏神经功能。

由于病情复杂,耳鼻咽喉科团队进行了周密探讨,并依托上海九院-泉州一院医疗技术协作中心,同步将相关信息传送给上海九院头颈外科,并邀请汪照炎教授前来完成手术。

近日,在做好充足的准备后,两院专家在显微镜下为老人施行了侧颅底病损切除及颅底重建手术。依照原计划,拟放置人工听小骨,以替代被胆脂瘤破坏的听小骨,从而恢复老人受损的听力。然而,术中清理胆脂瘤后可见脑脊液流出,这表明脑部屏障已被胆脂瘤破坏,这极大地增加了术后颅内感染的概率!最终,医生调整方案,封闭外耳道,封填咽鼓管鼓室口,有效避免了颅内感染的发生,手术得以继续进行……

术后,经过一周的精心护理,王奶奶终于渡过难关,耳朵流脓的情况得到了有效缓解,听力也逐渐恢复。

提醒:

胆脂瘤保守治疗无效

一旦确诊须尽早手术

很多人没听说过胆脂瘤,实际上,胆脂瘤并非真性肿瘤,而是一种囊性结构,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它具有一定的侵蚀性。

泉州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廖军主任医师介绍,虽然胆脂瘤不是癌性病变,但它能够对周围重要的结构(如听骨、前庭、耳蜗、脑膜以及重要的血管神经等)造成不可逆性的破坏,导致相应结构的功能缺失以及各种颅内外并发症。比如,破坏听骨链,引起听力下降;破坏面神经,引起面瘫;破坏内耳,引起眩晕、严重耳聋、耳鸣;破坏大脑,引起脑膜炎、脑脓肿等颅内并发症,严重者危及生命。

一般认为,胆脂瘤的形成原因分为先天与后天。先天因素是胚胎期的外胚层组织遗留在颅骨中逐渐发展而成,发病罕见;后天因素可发生在咽鼓管功能不良或中耳炎患者中。这病平均发病年龄在40岁左右,儿童和老年也可发生。

“中耳胆脂瘤患者不算少见,但累及颅内的胆脂瘤目前相对少见。”廖主任提醒,胆脂瘤可能长期没有症状,发生感染时可能会出现局部疼痛、耳朵流脓,或相应结构功能缺失引发的相应症状。由于保守治疗无效,所以,一旦发现须尽早手术治疗。“建议出现耳朵流脓、听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早就医,及时诊治,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