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让“指尖技艺”变“指尖经济”

为期三天的“清新福建 坊说非遗”工坊产品消费市集圆满收官

各非遗工坊摊位前人头攒动

闽东畲族乌米饭香味扑鼻

海都讯(记者 齐榕 吴臻/文 马俊杰 林歆瑞/图)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乡村振兴局共同主办,福建省艺术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海峡都市报社承办的“清新福建 坊说非遗”工坊产品消费市集活动1月5日圆满收官。3天的活动期间,人气爆棚,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参加。这场集互动体验、非遗宣传与购物娱乐于一体的赶集盛会,让非遗从“活”起来迈向“火”起来,让非遗从“指尖技艺”变为“指尖经济”,为非遗赋能文旅消费增添更多活力。

福建是非遗大省,非遗资源丰富,有国家、省、市、县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000多项,10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是我国唯一在该组织非遗保护三个系列上获大满贯的省份。

非遗工坊是依托非遗代表性项目或传统手工艺,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带动当地人群就地就近就业的各类经营主体和生产加工点。全省目前共认定219家非遗工坊,涉及文房四宝、食品制作、雕刻绘画等多个行业,成为吸纳脱贫人口创新创业、丰富乡村文旅场景业态、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抓手。近年来,福建省扎实做好非遗抢救、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工作,健全非遗名录体系,突出活态传承,积极打造非遗工坊、创建非遗特色街区,推动非遗融入新时代生产生活,有力促进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簪花围”和“三条簪”等非遗技艺火爆“出圈”,“来福建,逛非遗”成为文旅新时尚。

此次工坊产品消费市集活动聚集了省内20家独具魅力的非遗工坊,展示非遗工坊建设成果,打造可观、可品、可体验的非遗盛宴,展示非遗技艺,推广非遗产品。活动现场,各类非遗工坊的手工艺品、传统美食等琳琅满目。其中,既有象征福味精髓的古蒸鱼燕、鲜美鱼丸、纯手工面线、乌米饭等非遗美食代表,也有木雕摆件、纸织画等非遗工艺品,让游客品福味、赏技艺、逛市集,充分展示了福建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此次市集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带旺了非遗工坊,更为非遗产品和文化 的传播与传承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为福建文旅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次活动也开启了福建省“八闽非遗贺新春”主题活动的序幕。蛇年春节期间,福建省文旅厅精心制作非遗大餐,将组织举办非遗街区过大年、年画进万家、“巳巳如意”贺新春、“清新福建 偶说非遗”和“我的家乡年”视频直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全省人民共享非遗保护传承成果。福建文旅厅将持续加大非遗系统性保护力度,精心培育“非遗+”“+非遗”新兴业态,将非遗打造成为福建走向世界的亮丽名片。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