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宝珍
很多人都认为高血压只要吃降压药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降压药服用不当也可能导致中风等不良后果,后患无穷!近日,福州一名男子突发缺血性脑卒中,嘴角歪斜,半边肢体偏瘫,医生分析,可能与他不规律服药、血压控制不佳有很大关系。
专家提醒,时值隆冬季节,正是心脑血管高发时期,高血压人群要合理用药,适当运动,并定期检查,及时控制脑卒中等危险因素。
男子一觉醒来
口角歪斜肢体偏瘫
今年41岁的王先生,三年前就发现高血压,最高血压达到160/100mmHg,须服用强效降压药才能控制。但工作的忙碌以及频繁的应酬,使得他无法规律服用药物,基本上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状态,也没有定期监测血压。
半个月前,王先生应酬喝酒到半夜才回到家,匆匆忙忙服用了一片降压药就去睡觉了。谁知,第二天早上要起床时,他突然发现右侧手脚无力,无法下床。家人发现他说话大舌头,嘴巴都歪了。
王先生被家人送到省康复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医生经过CT检查发现是脑梗死,考虑是低血压引起的缺血性中风。幸运的是送医及时,经过治疗,王先生脱离了危险。
已服用降压药
怎么还会中风?
“在不恰当的时间服用降压药,也可能导致脑中风。”该院林细康主任医师介绍,正确服用降压药是维持血压正常稳定的关键。
林医生说,人的血压波动规律通常是晨起时逐渐升高,早上8—9点时到达高峰,随后开始下降,下午4—6点再次上升至高值,夜间尤其下半夜血压往往都很低。所以,一天服用一次的降压药通常要在晨起时服用,此时服药正好在8—9点血压峰值时达到药物的最佳效果。一天两次的服药时间应在晨起和下午3—4点,这样可有效控制血压的两个“顶峰”值。除非个别夜间血压异常增高的患者,不提倡晚上服用降压药。
林细康医生表示,中风大多是高血压引起的,但血压过低同样能导致中风。这是因为血压过低时,血管不能正常扩张,血液循环就会减少,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此外,血压过低、血流速度变慢,可造成血液中的脂质、血小板与纤维蛋白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血栓而发生中风。
林医生分析,王先生夜间喝酒后由于酒精的作用有可能导致血管扩张、血压降低,此时还服用强效降压药血压将降得更低,以致到了第二天血压还只有90/60mmHg。
高血压患者如何预防中风?
时下正值隆冬,也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高血压患者要如何预防中风呢?林细康医生提出了几点建议:
1.合理用药。高血压患者应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同时应密切观察血压变化,一旦血压出现明显波动,应及时复诊,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切忌随意减量、停用降压药或改变服药时间。
2.适度运动、避免久坐。研究发现,久坐不动,中风的风险会增加。所以,应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适当增加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进行3~5次,每次持续30~60分钟。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吸烟饮酒不利于血压的控制,还会损伤血管壁,增加血液黏稠度,大大增加脑卒中的发生率,所以要严格戒烟戒酒,并尽量减少二手烟的危害。此外,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加强情绪管理,保持心态健康。
4.定期体检、及时控制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