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杨江参
1月6日,泉州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开幕,台盟泉州市委会关注到泉州华侨的“力量”,提出“关于聚力‘侨’的优势 助推泉州文旅产业提档升级”的建议。
台盟泉州市委会认为,作为全国著名侨乡,泉州拥有庞大的侨亲资源,除了有世界级记忆遗产“侨批”外,还有侨名人、侨建筑、侨饮食、侨习俗等等。这些既有地域性又有世界性的多元要素,是泉州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联系的天然资源,对境外游客也极具亲切感和吸引力。去年以来,借着世遗的东风和流量的加持,泉州文旅实现了从“网红”到“长红”。但面对产业升级、消费升级新常态,泉州如何向“侨”聚力、向“新”而行,推动侨务资源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值得认真探索实践,为此提出4条建议。
借“侨”造势,增强泉州文旅对外宣传效果。一要立足海外视角,创新泉州文旅海外社交平台账号运营模式,借鉴北京和江苏文旅做法,着重打造基于海外社交媒体矩阵的“宋元中国·海丝泉州”品牌传播项目,不断推出创意营销活动,每年确定一个核心主题,每届精选一组外籍文旅达人,每次推广一批泉州独特“侨”文旅资源,在海外打响“宋元中国·海丝泉州”品牌。二要多方借力,借职能部门之力加强泉州文旅与中国各境外旅游办事处、泉州文旅与国外知名旅游城市的互动。重视泉州民营企业力量,巧借泉州跨境电商平台,采用政府补贴或奖励等方式,鼓励跨境电商在网络平台上制作设计,在产品包装、企业境外广告制作上融入“侨文化”等泉州特色元素,为泉州文旅产业宣传造势。
以“侨”谋篇,带动县域文旅均衡发展。一要重视“五侨”的重要作用,有效整合涉侨部门力量,集聚侨务资源,密切对外联络联谊,以社团为重点、以乡情为纽带、以产业为支撑,做好侨务工作特别是新生代工作,在常来常往中带动旅游产业发展。二要深挖县域“侨”文旅资源。在晋江、南安、安溪、永春等县域旅游布局规划中,加快整合当地特有的侨文化符号、侨记忆和侨遗址等,结合各地特色旅游资源丰富特点,以华侨精神、民俗体验为核心,开发“侨”主题旅游路线和重点景区,向新生代传承故土情怀。
为“侨”添彩,促进泉州文旅产业提质增效。一要借助智能化生成技术和移动端传播,开发沉浸式体验和场景化消费产品,让游客不仅能触摸到“侨”文化的温度,还能享受到前所未有的情感共鸣和消费乐趣。二要以“侨”资源为媒介,激活侨资源多元价值,通过跨界合作,实现泉州文旅产业与工业、科技、教育、体育、康养等其他产业的联动互补,适应不同群体侨亲的需求。三要产教结合,重视新质生产力与文旅创新人才培养。通过委托培养、以赛促练、进修专班等形式,培育现代科技复合型文旅人才。
助“侨”出圈,拓展泉州文旅产业新版图。一要牢固树立“合作共赢”理念,善于运用“1+1>2”思维,加强主流媒体与海外华文媒体、华人驻在国主流媒体间的交流合作,支持优势企业、优势品牌和优势项目“走出去”,讲好泉州“体育故事”,促进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走向世界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逐浪文旅经济新赛道。二要盘活晋江新赛场馆、配套设施、体育器材,将其转化为后“世中运”我市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坐标和新动力。同时,引导更多台湾青年积极投身泉州文旅合作,在乡建乡创、社区营造、两岸社区融合发展、两岸青年“体验式”“沉浸式”体育交流活动等领域扩大开放,吸引更多台湾青年参与我市社会实践,深化两岸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