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何丹莹 受访单位供图
在过去,乡镇居民看病往往是一件颇为麻烦的事,他们常常需要长途跋涉前往市区医院,路途的奔波与时间的耗费,让不少患者疲惫不堪。如今,随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居民在乡镇街道社区的一体化门诊,就能轻松完成就诊、检查、取药等一系列流程,享受便捷的医疗服务。不仅如此,在联合病房,每周都有优质医师来查房诊疗,为居民提供更加专业的医疗支持……
日前,海都记者从福州市卫健委了解到,福州市大力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积极推进联合病房、一体化门诊、家庭病床扩面提质,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可靠的医疗服务。22日至23日,海都记者采访三家乡镇基层医疗机构,了解这份来自家门口的“医靠”。
一体化门诊:
便捷就医,基层医疗大升级
长乐区70岁的林奶奶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以往,为了看病和检查,她要耗时30分钟乘车前往长乐区人民医院。但自从长乐漳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福州首批25个慢性病一体化门诊之一后,林奶奶的就医之路变得便捷许多,从家里到中心步行仅需5分钟。
1月22日,林奶奶像往常一样走进漳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检查。刚进入诊前服务区,就有护士迎上来,先指导她完成血压、血糖等基础性检查及健康指标检测。现场医务人员还协助她签约了家庭医生,并更新、完善了她的个人健康档案。
“现在太方便了,同一个区域就能走完建档、看病、检查、开药等流程,非常高效!”林奶奶说,在进入诊中服务区后,签约的家庭医生就开始接诊,根据她的检查结果和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诊断,不仅调整了药物,还为她提供了针对性的健康指导。
“我们慢性病一体化门诊在二楼,今年会安装电梯,到时患者就诊就更方便了。”该中心主任陈文慈介绍,根据慢性病一体化门诊配置要求,中心还新增糖尿病足神经血管诊断一体机、眼底照相机、中医体质辨识仪。此外还增设幽门杆菌检测项目,引进全自动一体化智能体检系统,大幅缩短老年人的体检等候时间。该中心还与上级医院搭建了上下转诊平台,提供远程医疗服务,解决群众看病难题。
如今,漳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疗水平、基础设施、服务内涵等方面提档升级,2024年中心顺利通过福州市社区医院、福州市五星级基层医疗机构、福州市慢性病一体化门诊、福州市老年友善病区验收。
据悉,慢性病一体化门诊建设工作由福州在全省率先开展,通过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布局,建立起慢性病分级分类分标全周期闭环管理模式,为众多像林奶奶这样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家庭病床:贴心服务,专业医疗送到家
“顾奶奶,你今天很棒呢,交给你的锻炼任务都按时完成了,进步很大,给你点赞。”在马尾区罗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吕秋实的鼓励声中,70岁的顾奶奶(化名)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自马尾区罗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行家庭病床服务以来,顾奶奶已是连续第三次在该中心申请建立家庭病床。
“家庭病床,就是将病床‘搬’到患者家中,由指定的专业家庭医生医疗团队的医护人员为符合建床条件的患者提供的居家医疗服务。”吕秋实告诉记者,顾奶奶患有脑卒中后遗症、高血压、糖尿病等,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刚开始在家里设家庭病床时,顾奶奶情绪低落,对医生的治疗也不太配合。然而,通过中心医护人员热心细致的家庭病床服务,顾奶奶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心情也开朗了许多,后来,她和家属每年都会主动找到医生申请建床。
“连续三年的家庭病床服务中,我们中心家庭医生签约团队的医生,在建床周期内主要通过传统医学的针灸推拿结合现代康复锻炼,再辅以心理疏导。”吕秋实介绍道,如今,顾奶奶不仅身体机能得到了很大改善,之前无力抬起的脖颈,慢慢能够抬起了,而且病后的情绪心理问题也渐渐得以纾解。
记者从福州市卫健委获悉,福州市家庭病床服务医疗机构增至172家,累计建床3300多人次。
联合病房:
优质诊疗,知名专家来坐诊
在福清市三山镇中心卫生院,与福清市第二医院齐抓共管的联合病房于去年6月启用。
据了解,福清市第二医院每周都会派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优秀医生到卫生院,通过查房、技术指导、联合门诊等多种方式,为患者带来更加专业、便捷的医疗服务。
福清市三山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林永盛介绍,卫生院还与孟超肝胆医院、福州市第二医院、福清市中医院、福清市第二医院签订了医联体合作协议,与福清市医院建立远程医疗服务,与福建省人民医院协作开展肛肠科手术,以联建、共建等形式,让知名专家长期在医院坐诊、手术,把优质资源带到患者身边。
此外,随着总投资2000万元的公共卫生大楼投用,三山镇中心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大楼投入使用以来,已累计接待群众18510多人次,开展各类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如疫苗接种8000剂次、健康体检11800人次等,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和好评。”林永盛说。
据了解,包括三山镇中心卫生院联合病房在内,目前福州市21家二级以上医院与5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立联合病房,全市共设置了93个全专联合门诊。
□链接
福州持续提升基层
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记者从福州市卫健委获悉,2024年以来,福州市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一是机构持续提档升级。近日出台的《福州市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若干措施》中,实施5方面15条举措。其中,完成15家薄弱乡镇卫生院提升建设,全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达到服务能力基本标准,28.9%达到推荐标准;新增9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社区医院标准、37家达到三星级及以上标准,40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所达到三星级及以上标准。
二是服务持续提标扩面。其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提高至85元/人/年,进一步完善市县乡三级评价机制,每月常态化核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规范性、完整性、逻辑性及真实性和满意度,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效果。此外,还建立基层“片医”联系制度,完善覆盖所有常住人口的医疗卫生服务属地网格和专属网格,所有片医信息在网格内公示上墙,设立健康网格员,进行信息系统适用性改造。
福州市卫健委有关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福州市卫健委将持续改革创新激发活力,进一步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继续强化基层卫生人才队伍、服务能力等建设,加快推动全市基层医疗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改善群众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就医体验,增进群众健康服务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