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宝珍
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在我国的活跃期。福建疾控专家提醒,冬春交替之际,托幼机构、中小学校以及养老院等人员聚集处,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场所,要做好预防措施,防止病毒传播和扩散。
诺如病毒有哪些特征?开学季,家长和老师们如何科学预防?一起来了解。
诺如病毒究竟啥来头?
诺如病毒,原名诺瓦克病毒,隶属于杯状病毒科,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最主要病原体。它的“生存能力”顽强,在0℃至60℃的环境下都能存活。
它还具有感染剂量低、感染后潜伏期短、排毒时间长、免疫保护时间短,极易造成反复感染、全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只需少量病毒颗粒侵入人体,就可能感染。感染后的潜伏期极短,通常24至48小时内便会发病,发病后2至5天达到排毒高峰,可持续约2至3周。
人体感染诺如病毒后所获得的免疫保护,仅能维持6至24个月,这就使得人们极易反复感染,无论男女老少,都是它的易感人群。
由于诺如病毒耐酸,不容易被杀灭,连75%的酒精都对它没辙。
“中招”后有哪些“警报”?
全人群普遍对诺如病毒易感,“中招”后,身体会出现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道症状,还可能有发热、畏寒、头痛、肌肉酸痛等不适。
腹泻程度轻重不一,少则数次,多则数十次,粪便呈稀水样,不见脓血。儿童群体往往以呕吐为主要表现,而成年人多出现腹泻。
诺如病毒感染为自限性疾病,多为轻症,一般1至3天即可自愈。患者可补充足够的水分,预防脱水情况的发生。严重时需就医。另外,此病目前没有特异的抗病毒药物,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多管齐下,将诺如病毒“拒之门外”
正确洗手: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应正确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
食物煮熟:处理食物要彻底洗干净,食物必须熟透后再食用,不饮用生水。
科学防护:做好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对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环境和物品需使用含氯消毒剂消毒。
在清理受到呕吐物污染的物品时,应戴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
患者家庭环境也应依据医务人员指导加强消毒,避免在家庭内造成传播。
做好隔离:感染者患病期至康复后3天内应尽量隔离,轻症患者可居家或在疫情发生机构就地隔离,重症患者需送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最后,专家提醒,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是诺如病毒感染疫情高发场所,若有员工或学生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不带病上岗(课),必要时立即就医。
□延伸阅读
常见污染对象的消毒方法
根据《学校等重点场所诺如病毒感染防控消毒技术指南》,学校等重点场所发现诺如病毒感染患者后,及时用含氯漂白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
对患者呕吐物、排泄物等大量污染物,应使用含吸水成分的消毒粉或漂白粉完全覆盖,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干巾完全覆盖,消毒至作用时间后,小心清除干净;
少量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蘸取有效氯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完全覆盖,作用30分钟以上,小心清除干净;
清除过程中避免接触污染物,清理的污染物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患者尽量使用专用厕所或者专用便器;厕所、卫生间的拖把应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