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陈逸之 受访者供图
清晨踏露,深夜披星,为了追逐鸟群,8年来,福州拍鸟“发烧友”陈建平的足迹,踏遍了山林湖涧。20日,记者采访了这位“拍鸟达人”,听他讲述与鸟类摄影的不解之缘。
8年跋涉,拍鸟是场“心理马拉松”
谈起与鸟类摄影结缘,陈建平回忆,8年前,他在茶亭公园拍摄荷花时,一只闯进镜头的池鹭敏捷地叼起一条红鱼,他随即按下快门记录这个时刻。回忆起那个瞬间,他依然为这偶遇的一幕感到惊艳,“这次经历后,我就开启了拍鸟生涯。”
陈建平说,拍鸟是一场“心理马拉松”。“野生动物与自然景观不同,你不仅要抓住它最生动的一瞬,还要能耐得住寂寞等待。”有一次,陈建平与好友在鄱阳湖蹲守越冬的鹤群。为了不惊扰睡梦中的鹤群,一行人借着月色、踩着冰碴走到湖边,等待整整一夜。
即使如此,也常常留下遗憾。陈建平回忆,不久前他前往江西拍摄黄腿渔鸮,从傍晚5点蹲守至凌晨2点,都没等到鸟儿出现。“我们返程半小时后,监控显示黄腿渔鸮有出巢动态,再赶去也来不及了。”在陈建平看来,这是鸟类拍摄的常态,“但我喜欢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状态,这意味着它可能带来惊喜。”
鸟类群聚点或深入树林或高居山间,为了拍摄到稀有鸟类,陈建平常常和伙伴跋山涉水。“找鸟的过程很有意思,路上的风景能开阔心境,拍到鸟群的那一刻也有成功的喜悦。”有一回,他蹲守时偶然拍到两只白颈长尾雉打斗十多分钟,“这个场景我这么多年只见过一次”。
无声守护,以镜头记录生态温度
说起各地鸟群的最佳拍摄时间点,陈建平如数家珍:“冬季,白头鹤、白枕鹤等特别喜欢飞到江西的鄱阳湖,秋沙鸭则喜欢在每年11月来我们省的永泰越冬……”鸟类对周边动态尤为敏感,陈建平也就此“练就”一身“无声功”。“鸟类特别警觉,稍有动静就会飞走。我们除了在安全距离外拍摄,还会用帐篷等遮挡物伪装,力求抓住鸟儿最惊艳的表现。”
在了解鸟的种类、习性、特点的过程中,陈建平也逐渐了解到生态环境对鸟类的重要性。“鸟类和我们共享这个世界,拥有爱鸟护鸟的意识、为鸟类营造优美绿色的生存环境,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的事。”陈建平希望,自己拍摄的鸟类照片不仅是一份记录,还能帮助大家了解、爱护鸟类。“期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的鸟儿来福州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