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俞志村
通讯员 林振贤 俞周一杰 文/图
一座城市的温度,不仅藏于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更体现在街巷之间、邻里之中。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亦是百姓幸福的“最先一米”。近年来,晋江市青阳街道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牢牢把握小区这一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立足实际、守正创新,探索形成“1+2+3+N”小区治理模式,以红色引擎驱动治理创新,以多元参与构建共治格局,让党的温度、制度的力量、人心的联结在方寸之间汇聚成打造美好家园的强大合力。如今的青阳,一个个曾经“各自为政”的小区,正蝶变为有温度、有秩序、有希望的共同体,一幕幕“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图景,正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凝心聚力“有人理事”,让党的旗帜在小区高高飘扬
“治理之道,莫先于用人。”小区治理,基础在“人”,关键靠“干”。青阳街道牢牢把握组织建设这个“牛鼻子”,以党建为核心引领,系统激活党组织、业委会、物业公司“三驾马车”的治理效能,让每一方力量都能找到自己的坐标,画好最大同心圆。
一个党组织,就是一个主心骨。青阳街道坚持“党支部建到小区”,在全市率先实现小区党组织全覆盖。通过社区党组织穿透延伸、网格党支部精准布局、小区党支部因地制宜组建,让党的组织触角扎根于小区每个角落,使党组织成为推动治理的“神经中枢”。
一个能担当的业委会,就是小区治理的“掌舵人”。街道坚持高标准、严程序推进业委会选举,通过党员示范、社区推荐、居民联荐等多种方式,打造出一支素质过硬、群众认可、熟悉治理的“当家人”队伍。507名人选经过层层筛选、逐一面谈,最终确定229位“懂小区、亲群众、肯担当”的业委会成员,为小区自治提供坚实支撑。
一个有责任的物业公司,就是居民生活的“贴心人”。青阳街道坚持“单独组建为主、联合组建为辅”,推动辖区16家物业企业实现党组织全覆盖,确保服务有方向、管理有温度。同时,创新“先享后买”机制,财政兜底引入国有物业企业,接管失管老旧小区,以服务唤醒认同、以体验促进付费,实现从“无人问津”到“主动参与”的转变。
多元投入“有钱办事”,让治理资源在小区高效流动
治理体系现代化,离不开资源配置的高效能与制度供给的稳定性。青阳街道坚持把资源、资产、资金“三资融合”作为小区治理的“发动机”,以机制创新打破条块分割,以利益联结激活共建共赢,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参与、居民支持的良性循环。
共建“美好家园基金”,托起居民对幸福生活的殷切期盼。街道财政先行出资50万元,撬动辖区企业与居民群众共同参与,首期筹集社会资金超200万元,成立全市首个镇级小区治理专项基金。基金不仅是“源头活水”,更是信任的纽带——霞行社区以基金支持成立首家社区物业公司,试点推进兜底服务新模式;象峰安置小区借助基金撬动居民自主筹资50万元,完成困扰多年的设施改造,点亮了百姓心中的“民生灯”。
盘活“沉睡资源”,打通服务治理的“经络血脉”。街道全面摸排辖区内闲置国有资产,联动国企、社区实施“统租统管”,探索“国企+社区+物业”三方联营模式,提升资源使用效益。永丰里老旧小区通过盘活商铺实现年增收80万元,为小区注入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推动物业服务从“吃财政饭”向“自我运营”转型。
建章立制“有章管事”,让治理秩序在小区长效运行
制度是善治之基,是将理念变为实践的桥梁。青阳街道坚持以制度建设强保障、优机制,着力构建共商共治、协同高效、运行有序的治理体系,让治理更科学、更细致、更贴近民意。
构建“四方联动”议事机制,凝聚“众人的事众人商量着办”的共识。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每周“面对面”议事,社区党组织牵头每月召开“四方联动”会议,必要时邀请网格员、共建单位参与,真正实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阳光东环南片小区在这一机制下,成功探索“政府主导征收、市场开发建设、业主回购改造”的旧改路径,以“零投入、零遗留”换来群众满意、环境提升的“双丰收”。
健全考评机制,推动物业服务向“优”看齐。以安全、卫生、服务三大维度为导向,青阳街道制定差异化精细考核细则,将“软服务”变成“硬指标”,推动优胜劣汰。截至目前,已有两家物业公司因考评不合格被依法退出,倒逼服务质量提标增效。
推进执法进小区,打通治理“最后一米”。探索“执法人员+物业+巡逻队”联合模式,常态化开展综合执法行动,严打“乱搭建、乱堆放、乱停车”等顽疾。专项行动已清理各类问题112件、处罚58人,小区面貌持续改善,文明意识深入人心。
建立矛盾排查化解机制,让“小问题”不变“大矛盾”。街道科级领导定期下沉小区开展“面对面”接访,线上线下多渠道畅通民意通道,确保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理、第一时间反馈。自机制运行以来,共开展大接访14场,化解各类诉求59件,群众满意率超过99%。
聚焦“微实事”攻坚,推动“大民生”落地。青阳街道坚持“小事快办、实事办好”原则,围绕绿化修复、健身设施、消防改造等群众“急难愁盼”,实行“项目作战图+月度销号制”,专项行动以来已完成586件“微实事”,一处处“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让群众幸福感真实可感、触手可及。
小小格子间,凝聚大治理
基层治理,说到底是人心的治理。党建引领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刻在行动里的责任、写在居民笑容中的担当。晋江市青阳街道以制度为骨、以党建为魂、以群众为本,把“治理的末梢”变为“服务的前沿”,把“千头万绪”的小区治理变成“众手成城”的共治局面。
“1+2+3+N”不仅是一个治理公式,更是一种服务理念、一份责任担当、一条共富之路。从“有章管事”到“有情共治”,从“治理碎片化”到“建设共同体”,青阳的实践,正在为全国基层治理提供“可看、可学、可复制”的“青阳样本”。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青阳街道将持续以红色引擎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用一颗“为民心”、一条“治理链”、一张“责任网”,把党的温暖送到百姓心坎上,把治理效能落到幸福生活中,在润物无声中书写好宜居、宜业、宜人的新时代社区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