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扬子晚报
每年四五月份正值各地体育中考,不少初中女生面临一个现实难题:万一考试当天“大姨妈”突然造访,痛经、乏力,还怎么冲刺?为了不在考场上“掉链子”,部分女生和家长选择服用避孕药或注射闭经针等干预措施。这些方法是否安全?存在哪些风险?记者就此采访了江苏省中医院妇科副主任中医师马蔚蓉。
马蔚蓉主任介绍,月经是女性雌孕激素定期分泌导致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可以通过激素来调节。若考试时间与月经周期冲突且无法申请延考,可通过短效口服避孕药和口服孕激素来调整月经周期。短期用药干预不会对孩子的卵巢功能、骨密度产生不良影响。
马蔚蓉主任表示,目前有两种方法能够调整月经周期,需根据个体情况选择方案:
1.全周期疗法:需要提前1个月开始规划。以4月10日体测为例,如果女生3月上旬刚经历经期,可服用短效复方口服避孕药(COC),如屈螺酮炔雌醇片。该药需在月经期开始服用,每日1粒,连续口服到体测结束,服用期间若有异常出血,可酌情加量至每12小时1片,血止后再减量为每日1片。部分COC兼具降雄激素作用,适合多囊卵巢综合征、痤疮以及既往有异常子宫出血的女生。
2.后半周期黄体支持疗法:适用于临近经期调整。若体测前1周左右就诊,可单用孕激素,连续服用10~14天至考试结束。
不少家长担心激素药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风险。对此,马蔚蓉表示,孕酮类药物可能会引发头晕、嗜睡等类似早孕的反应,但现代天然孕酮的分子结构接近人体,因此副作用较低。她建议可以提前一个月试服以测试耐受性,如果有不适需要调整方案。
对于不少人推荐的“闭经针”,马蔚蓉不建议使用。“闭经针主要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如子宫腺肌瘤、子宫腺肌症、巧克力囊肿等,不适用要推迟月经的青春期女生。因为它可能会引发低雌激素状态,导致潮热、出汗等更年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