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4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古城木棉翩翩开 可食可赏可入药

古厝簪花红

N海都记者 吴日锦

林良标 文/图

随着气温回暖,近日,泉州古城街头的木棉花进入盛放期。朱红的木棉为闽南红砖古厝簪上了花红,与簪花的游人相映成趣,铺陈出“半城烟火半城仙”的春日画卷。有意思的是,木棉花除了好看,它还可食可入药。

木棉灼灼 半城烟火烫春光

近日,记者走入古城的街巷,追寻这一簇簇炽热的花红。清晨的临漳门外,橙红木棉花如炬火般绽放在青灰城墙前,古门、护城河与满树红花交织成时空对话的剪影。涂门街的关岳庙前,木棉花影斜映在燕尾脊上,恰似红砖古筑簪花忙,簪花的蟳埔阿嬷挑着担穿行,红衣与红花相衬,市井烟火气中透着海洋的精气神。

泮宫口骑楼边木棉花下的石板路上,另一道风景正悄然绽放。头戴簪花打卡拍照的少女举着油纸伞走过,鬓角的海棠与枝头的木棉遥相呼应。府文庙前的木棉则透着别样的诗意,一群少年俯身拾起一朵朵被春风吹落的木棉花,拼着各种各样的图案。

记者了解到,木棉树因树冠高耸、花色鲜艳,被称为“英雄树”,其盛花期恰逢清明前后,是古城春日不可或缺的主角。除了古城街巷,泉秀路等主干道及各大公园都可以寻到木棉花的身影。

浪漫木棉花 专治“回南天”

据医学博士生导师、泉州市中医院副院长阮传亮及安溪中医世家、主治中医师张锦彬医生介绍,木棉花可是春季“回南天”的克星。

阮传亮副院长说,闽南这个时节,空气湿度也很大,脾胃很容易被湿邪困住,人的湿气重,很多人的大便呈“黏糊状”,不成形黏马桶,且舌苔厚腻,铺满舌面厚厚一层,或者有明显齿痕舌。这时候木棉花就派上了大作用。它能清热解毒也能提神醒脑,晒干以后用来煲汤则能为身体补充丰富营养,还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可以用木棉花做一些养生药膳,以清热利湿,固护脾胃。湿症明显者,加土茯苓、炒白扁豆、赤小豆一起煲猪骨汤喝。若兼有脾虚者,加党参、黄芪、广陈皮一起炖鸽子或鸡肉,都是不错的食疗方法。

张锦彬医生表示,木棉花是中药铺里的“软黄金”,《岭南采药录》记载它“清热利湿”,现代研究更发现花萼含黄酮类物质,能调节肠道菌群。广东凉茶铺的“五花茶”,木棉花必占C位。木棉花口感像晒干的白菜帮,嚼着带点柴,但妙在能吸油解腻。老一辈把晒干的花瓣撕成条,炖排骨时抓一把扔进去,汤色清亮不油腻,喝完微微发汗,对付梅雨季的黏糊感正好。

阮传亮副院长说,木棉花每日使用干品量为9~15克,它属于凉性茶饮,老年体弱者、孕妇不宜过多食用。阴虚津亏或虚寒体质者不宜服用。张锦彬医生则提醒,路边刚落的新鲜花朵含单宁酸过量,吃了可能拉肚子,需彻底晒干去涩。

阮传亮副院长推荐食疗方“木棉花冰糖水”:

材料:木棉花10g,冰糖适量。做法:木棉花煲水,水开后加入适量冰糖即可,1周1次。功效:日常祛湿保健。适用年龄:1岁以上对证、少量多次分服。这个药饮有清热利湿作用,还可作为日常祛湿保健食疗,每周服用1次即可。

张锦彬医生推荐木棉花入药“三剑客”

1.祛痘外洗方:木棉花+野菊花煮水,滤渣晾凉后敷脸,对湿热型痘痘奇效(皮肤破损勿用)。

2.消食茶:焦山楂5g、木棉花3g、陈皮1瓣,沸水焖泡10分钟,适合吃撑后喝。

3.木棉祛湿饮:木棉花15克(干品),茯苓10克,炒白扁豆12克,五指毛桃20克,孕妇及便溏者慎用,木棉花性偏凉,连续服用不超过7天。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