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7版:有医说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挑战60天减40斤”“吃完少15斤”……

​减肥科技新品 乱花渐欲迷人眼

N央广网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挑战60天减40斤”“吃完少15斤”“脂肪炸弹燃脂膏”……我们经常能在社交平台上,刷到各种所谓的瘦身减脂神器,从标题到文案看起来都很有诱惑力。一些电商平台上,各种瘦身保健品看起来也销量不低。这些所谓的减肥科技新品让人眼花缭乱。消费者该如何辨识真假?

减肥想“走近路” 花了冤枉钱

记者在某社交平台输入“瘦身”“减脂”等关键词,有大量经验分享帖子或所谓的减肥科技新品,网帖留言中还会有人分享成功案例。这些都是真的吗?

广东中山的代先生(化名)在黑猫投诉上反映,今年3月,他的妻子曾在某平台刷到一个中药减肥视频,之后一步步掉入话术陷阱,买了2万多元的减肥套餐。对方寄来的瘦身产品包装上,并无留下文字类的瘦身承诺,所谓的瘦身产品就是代餐饮料。

上个月,河南郑州的乔先生(化名)在某电商平台上购买了一款减肥燃脂瘦身产品,服用之后出现了头晕尿频等身体不适。乔先生发现,这款产品其实只是普通食品,并无瘦身奇效。类似夸大宣传的案例在社交平台、电商平台上还有很多。

前几天,北京的严先生在某平台花5万多元买了4套塑身衣,销售人员称,该塑身衣有改善颈椎病、快速瘦身减肥的效果,但收到货后,严先生发现这些远高于市场价格的塑身衣不仅没有所谓的功效,穿着还喘不上气,颈椎不舒服。

□提醒

科学减肥

一定是饮食控制+有氧运动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副教授侯殿志表示,“除了病理性或遗传性肥胖外,绝大多数人群超重或肥胖的原因是热量摄入大于热量消耗。简单来说就是,摄入的高热量食物多,运动少;食物消化转为人体的过多能量没有通过运动完全消耗掉,这种情况下就导致白色脂肪的不断累积,进而出现超重或肥胖。任何产品都无法绕过能量守恒定律,除了药物和手术等,想要通过科学的方法达到减肥,一定是饮食控制+有氧运动。”那些宣称“不节食不运动也能瘦”“躺着燃烧脂肪”的产品,从减肥的本质上来看就不可能实现。

海南省妇幼保健院中医师程华尧也强调,消费者要警惕所谓“一吃就瘦”的产品。程华尧说:“比如减肥茶、减肥果、酵素、代餐、左旋肉碱等,这些均属于保健食品类别,并非药物。警惕声称‘减肥神药’‘一吃就瘦’的减重药物,这些产品中可能非法添加违禁成分,如布噻嗪、西布曲明等。”

侯殿志提醒,选择商品时,“三无”产品直接淘汰。国内产品,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查询是否具备“保健食品”蓝帽子标志或医疗器械备案。海外产品要检查FDA认证(注意:FDA不认证减肥效果,仅评估安全性)。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