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讯(见习记者 李嘉琪 通讯员 邱岑澍) 随着天气转暖,连江海域水温逐渐升高,超13亿粒连江鲍鱼将北上“吹空调”,前往山东、辽宁等地避暑度夏。
记者走进苔菉镇大磹岛附近海域的鲍鱼养殖区,看到数十名工人正在渔排上热火朝天地打捞、搬运、码放鲍鱼笼,负责转运的小船在海面上来回穿梭,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我们每天早上4点左右就来搬运鲍鱼了,争取在6月初之前搬完,尽量降低高温与台风带来的风险。”鲍鱼养殖户尤厚告诉记者,半成品鲍鱼经过几个月的“北养”后将就地销售,而鲍鱼苗预计于12月初“返乡过冬”。
在长达80小时至100小时的运输过程中,鲍鱼存活率能够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得益于活水运输方式。“我们最早尝试过空运,后又改用陆运,但因运输需求量增大、鲍鱼死亡率偏高,于是在2015年自主研发出两艘5000吨级的活水运输船。”福建中新永丰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永寿介绍道,船上的喷淋式供水系统可以为鲍鱼提供高效流通的海水,通过保持舱内水中含氧量来提高运输成活率。
鲍鱼生长的适宜水温为15℃至25℃,“南鲍北养”的模式不仅可以缩短养殖周期,还能提升鲍鱼品质。“如果鲍鱼仅在本地养殖,过高的水温会抑制鲍鱼生长,甚至引起大量死亡,而北养的鲍鱼存活率可达70%~80%,重量也会增加不少,收益更高了。”吴永寿告诉记者。
据介绍,今年连江北上的鲍鱼由3亿多粒成品与半成品鲍鱼及10亿粒鲍鱼苗组成,它们将跨越1600多公里,到达水温较低的山东荣成及辽宁大连海域。
□相关新闻
罗源鲍鱼“坐扶梯”直达车厢
海都讯(记者 林涓 通讯员 高坤颖 刘其燚 文/图) 你见过鲍鱼筐“坐扶梯”,从渔排直达车厢的样子吗?21日下午,在福州罗源县碧里乡的牛澳码头,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将一筐筐鲍鱼称重,再搬到传送带上。白色的鲍鱼筐排着队一路向上,抵达敞开的生鲜运输车车厢,满满一车的鲍鱼即将被送往莆田的冷冻厂。像这样的风景,在牛澳村一天就能见上三十多次。
“收鲍鱼是争分夺秒的工作,在码头的装卸设施未配备之前,养殖户们要把鲍鱼运到村外的空地售卖,时间太长会造成鲍鱼脱水,新鲜度大大降低。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有人选择直接在海岸边或渔排上称重计件,但要是遇上风浪天,这些工作就都没法进行了。”牛澳村村委副支书洪必霖介绍,码头上两条加起来不过40米的传送带,可以让鲍鱼筐“坐电梯”,从渔排直达车厢。这些鲍鱼将从传送带上装车,被送往罗源和马尾两地的鲍鱼分拣厂,再从分拣厂出发,前往省内的各大商超市场和食品加工厂。在最繁忙的时期,传送带上一天会有近2万筐鲍鱼经过,总重量超过1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