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下一版  

网红烟台山为何屡遭黑车“添堵”

有外地游客反映,福州上藤地铁站附近,有不少助残车揽客去烟台山,行车途中险象环生;多个部门曾开展整治,但助残车非法营运仍屡禁不止

看到地铁口揽客的助残车,游客绕道而行

助残车车主在争执

5月12日晚,记者回访发现,上藤地铁站B口出口处正前方已经设置了清晰的导向路牌

N海都见习记者

郭思琪/文 林歆瑞/图

刚过去的“五一”假期,福州烟台山景区又迎来大批游客。在街区收获高人气的同时,也有多名游客反映称,烟台山附近交通混乱,从上藤地铁站B口出来后,景区导向路牌标识不清,还有助残车大声揽客,让他们很“蒙圈”,部分揽客的助残车还有随意变道、逆行等行为,险象环生,甚至还有非残疾人也以助残车揽客牟利。

记者了解到,“五一”前,福州多部门曾开展联合整治行动,整治烟台山附近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载客、违停、无证驾驶等违法违规行为。为何刚开展了联合整治行动,仍有人“顶风作案”?近日,记者展开调查。

上藤地铁站附近 助残车违规揽客

“坐车咯,去烟台山,走路要20分钟,坐车10块钱。”近日,记者实地探访,一出上藤地铁站B口处,几辆停靠在盲道与人行道上的助残车的车主们便上前大声吆喝揽客,5分钟内,就有两名带着行李箱的游客在询价后选择上车。经相关部门辨认,其中有个年长车主并非残疾者,但也长期混在残疾车主中营运赚钱,只见他直接将车开到人行道中央,向出地铁站的市民、游客招手。

记者搜索导航软件显示,此处距离烟台山公园约550米,步行9分钟可到达。为进一步了解情况,记者搭乘了两次助残车,车主称,可前往烟台山景区任意地点。行驶途中,记者发现车速较快,一会儿驶入人行道,一会儿又变道至对向车道逆行,更有闯红灯等违规现象。

上藤地铁站B口周边有仓山区实验幼儿园、福州仓山小学、福州市麦顶小学等学校,上下学高峰时段,人多车多,家长驾驶非机动车或步行接送孩子,多数也需途经此口。“这些助残车把路口堵得水泄不通,接送孩子的电动车寸步难行。”多位家长无奈地表示。

路牌标识不清 外地游客有点蒙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选择搭乘助残车的大部分为外地游客,主要原因是他们对环境不熟悉,想尽快完成接驳,快速到达烟台山景区。

“初来乍到福州,烟台山该怎么去呀?”5月2日,一位刚走出上藤地铁站的外地游客满脸困惑地四处查看。在她看来,如果能在地铁站出口附近的显眼处设置导向标识,清晰标注烟台山等核心景点的方位、步行、骑行距离及推荐路线,游客便能自主规划行程,选择揽客助残车前往烟台山的概率也会降低。

记者发现,上藤地铁站B口出口右手边的隐蔽位置有烟台山方向的导向路牌,虽标注了位置,但没有明确路线。同时,由于烟台山在地铁口正前方,所以一般游客难以发现该导向路牌。

回访:已增设路牌 为游客标注路线

景区“火了”,导向路牌等标识为何迟迟未做到位?记者从烟台山管委会获悉,上藤地铁口并不属于福州烟台山景区范围,在市政道路上设立景区指引标识标牌,需报福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等部门审批。鉴于上藤地铁口助残车运营载客现象引发关注,管委会正积极与属地镇街及相关部门共同研讨解决方案。同时已着手筹划设置标识标牌,并联系专业公司进行设计,届时将明确地铁口与烟台山景区的线路、距离等信息。

5月12日晚10时许,记者回访现场发现,上藤地铁站B口出口处正前方已经设置了一个更为清晰的导向路牌,分别标注了前往烟台山公园和烟台山商业漫步街区的路线和距离。

部门:取证有困难 法规待完善

“五一”前,福州多部门曾在烟台山附近开展联合整治行动,整治残疾人机动轮椅车载客、违停、无证驾驶等违法违规行为。4月29日下午,现场执法人员表示:“此次行动未发现拉客运营行为,因此,对相关信息进行了登记。”

该执法人员说,目前已要求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的车主签署承诺书,承诺遵守交通规则,不利用残疾人代步车拉客。随后,现场残疾人代步车均被劝离,交通秩序有序恢复。“五一节期间,相关部门会加大对相关路段的巡查力度。”

据悉,去年9月、10月、12月,福州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五大队、仓山交警大队、仓山区城综局、烟台山管委会等多部门曾多次整治上藤地铁口附近助残车非法营运现象,但助残车非法营运仍屡禁不止。

仓山区城综局相关工作人员称,根据《福州市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管理办法》,城管部门只能配合执法部门维护现场秩序,需要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更明确的执法依据。而福州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五大队工作人员表示,当前执法部门只能通过现场查处和对乘客的取证来定性是否属于非法营运,但在取证环节还是有很大的困难。

上藤地铁口助残车非法营运乱象为何屡禁不止,症结到底在哪儿?对此,海都记者将继续调查。

□海都锐评

莫让黑车“抹黑”榕城

“五一”期间,福州烟台山景区人气爆棚,本是城市文旅发展的高光时刻,却被上藤地铁站B口附近的助残车乱象蒙上阴影。这些助残车违规揽客、随意变道逆行,不仅扰乱交通秩序,还威胁市民与游客的安全。尽管相关部门在记者采访后迅速增设了导向路牌,展现出对游客诉求积极回应的态度,但根治乱象仍需更系统的治理思维。

要彻底破解黑车乱象,需在“疏堵结合”上做文章。黑车屡禁不止,既因游客存在短途接驳需求,也暴露出正规服务供给不足。相关部门在加大对黑车违规行为打击力度的同时,是否可参考西安大唐不夜城等景区经验,在地铁口与景区间投放小型电动摆渡车,让“正规军”覆盖“最后500米”,用服务替代整治,既能满足真实需求,又能从源头上挤压黑车生存空间。

网红经济时代,城市治理必须学会“跟着游客需求跑”,让基础设施与流量热度同频共振。对福州而言,网红景点不应只是打卡地,更应成为展示城市治理能力的窗口,对游客服务的精度决定着城市形象的高度。当部门能从“增设一块路牌”延伸到“织密服务网络”,从“运动式执法”转向“常态化供给服务”,烟台山才能从“流量网红”升级为“口碑地标”,这也是对“有福之州”城市品牌的硬核守护。(一醉)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