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见习记者 何丹莹
辅酶Q10护心、鱼油清血管……近日,一种由多种保健品组成的“防猝死套餐”在年轻人中悄然流行,不少福州年轻人跟风囤起“防猝死套餐”,每月花上数百元吃保健品“买安心”,希望借此抵御熬夜、高压工作带来的健康风险。真正的“防猝死秘籍”是什么?记者咨询了专家。
每天要吃七八种保健品
“以前笑爸妈迷信保健品,现在自己抽屉里堆得比他们还多。”昨日,福州白领小邱向记者展示了她的“防猝死套餐”:辅酶Q10、鱼油、镁剂、叶黄素……七八种瓶瓶罐罐摆了小半桌。作为新媒体公司“熬夜常客”,她坦言,通宵后心悸、疲劳是常态,“看网上说辅酶Q10护心、鱼油清血管,就跟着囤了一堆,一年花了上千元”。
在福州某写字楼工作的28岁程序员陈磊也加入了“防猝死套餐”大军。他告诉记者,自己每天对着电脑工作超过12小时,长期的久坐和熬夜让他总感觉身体吃不消。看到同事们都在吃各种保健品,自己也跟风购买了护肝片、维生素等产品,每月的固定支出一定有笔保健品消费。“虽然不知道有没有用,但吃了心里会踏实一些,就当是买个心理安慰。”陈磊说道。
记者调查发现,像小邱、陈磊这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社交平台上,“防猝死套餐服用时间表”“熬夜党必备补剂清单”等话题热度高涨,不少人甚至声称“熬夜十年全靠它续命”。
专家:不良生活习惯的伤害 无法靠保健品弥补
“熬夜不心慌,辅酶来护航”“打工人必备脑黄金”……电商平台上,针对加班族的保健品营销铺天盖地。真正的“防猝死秘籍”是什么?
“真正的‘防猝死秘籍’就藏在生活细节里。”福建省营养协会副会长张雄畴建议,与其依赖保健品,不如采取科学的生活方式体系。年轻人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充足睡眠,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同时,要尽量减少高油高糖外卖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全谷物以及优质蛋白质。他特别提醒,若频繁出现心悸、胸闷、疲劳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心脏问题,千万不能依赖补剂“续命”。
“很多年轻人认为吃保健品就能弥补不良生活习惯对身体造成的伤害,这其实是一种误区。”张雄畴表示,针对职场高压群体,当出现不明原因的心悸、持续48小时以上的胸闷或运动后异常疲劳时,务必在72小时内进行心脏专项检查。此外每半年进行1次“健康审计”,监测血压、血脂、空腹血糖等核心指标。“健康就像储蓄账户,规律作息是定期存款,突击式服用保健品更像是高利贷透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