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他们用大盖碗 泡出生活真味

福州市老年大学的“生活茶艺”课,搪瓷缸、保温杯齐上阵,银发学子们称更接地气

生活茶艺课更接地气

N海都见习记者 郭思琪

通讯员 林绿丰

“老陈,你这凤凰三点头的姿势比上节课稳多了!”新学期,福州市老年大学推出新课程——生活茶艺,没有舞台化的繁复流程,取而代之的是家常茶席上的烟火气。阵阵茶香中,二十余位银发学员带着从家中翻出的“宝物”——陈年老茶,坐在茶台前,手执各具特色盖碗,在氤氲水汽中交流着泡茶心得。当传统茶艺从舞台回归餐桌,银发学子们用最朴素的器物,泡出了生活的真味,这是他们的“生活茶江湖”。

从搪瓷缸到紫砂壶 混搭里藏着“生活美学”

下午,茶艺教室飘着阵阵茶香,桌上是掉漆的搪瓷缸、缠着红绳的紫砂壶、印着单位logo的保温杯,甚至从旧物市场里淘来的六角锡茶罐。

教室里,68岁的林大姐用擦拭孙女奶瓶的细绒布轻拭杯沿。邻座穿练功服的王姐,正用双耳玻璃壶冲泡茉莉花茶:“这才是福州人最爱的味道。”还有自称学过茶艺的伯伯,举起缺角茶杯,示范如何用漏勺替代茶滤,冲出正山小种的松烟香。

“茶艺的舞台本就在餐桌上!”福建省茶艺师协会会长张雪儿说,传统茶艺的“兰花指”让老人们望而却步,这门课选择撕去程式化标签——从“凤凰三点头”的注水技法,到办公室茶具收纳妙招,甚至用搪瓷缸泡出清甜龙井的诀窍。“从前觉得紫砂壶才算茶具,现在连保温杯都能泡出讲究!”张雪儿笑道。

“让每个普通人喝出自家茶香”

“福州人嗜茶如命,但很多人泡不出真滋味。”张雪儿说,对这些银发学子来说,学生活茶艺还有更“接地气”的原因。

林大姐已学泡茶四年——一直从表演茶艺、文化茶艺,学到生活茶艺。她说,翻开家中老茶箱,让陈年岩茶、普洱饼茶重见天日。“以前觉得这些是‘老古董’,现在有机会和姐妹们换着喝,茶汤里都是故事。”

王姐则研发“情绪茶单”:聚餐后以熟普消食,阴雨天用正山小种驱寒,失眠夜饮月光白茶安神。

茶瘾渐深,生活亦悄然蜕变——有人用茶席替代麻将桌,有人借赠茶与疏远的子女重启话题。“从前儿子总嫌我泡茶苦涩,如今点名要喝‘马克杯大红袍’!”林大姐的调侃引发共鸣。

记者看到,教室后墙贴满学员笔记,记录着质朴心得:“绿茶85℃水温柔,黑茶要滚水”“茶滤可剪旧纱布自制”……这些“土方子”被张雪儿视若珍宝:“最好的茶艺,是让每个普通人喝出自家茶香。”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