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守护耕地生命线 绘就振兴新图景

​近年来,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立足管好用好土地资源,在耕地保护与发展建设的平衡中探索出了一条土地整治的“福州路径”

福清市江镜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郑帅/摄)

福清市龙田镇积库村土地整治项目

N海都记者 唐明亮/文 部门供图

耕地保护是国之大者,事关国家粮食安全。

今年的6月25日是第35个全国土地日,当我们聚焦福州土地整治的实践现场,福清市的蜕变轨迹正给出生动答案——从龙田镇积库村抛荒杂地变身生态农田,到江镜镇千亩旱田化作稳产粮仓……近年来,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福清为样本,立足管好用好土地资源,守住粮食生产安全红线,在耕地保护与发展建设的平衡中探索出了一条土地整治的“福州路径”。

荒地变“宝地” 越来越多的“沉睡”土地被“唤醒”

如今的福清市龙田镇积库村内,原先人迹鲜至的郊野,已成为周边居民茶余饭后散步的好地方,鸥鹭和山鸟因水草丰美在此流连。很难想象,眼前这片郊野,在几年前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

荒地是如何变成“宝地”的?2022年,为做好耕地文章,一个土地整治项目在积库村落地——通过土地平整、客土改良、增设水利灌溉设施等措施,配齐了田间道、生产路、农渠、排灌渠、泵站等多项农业生产配套设施,不仅实现了耕地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同时也大大地改善了村居生态环境。

得益于改良后优越的生产条件,该项目已成为农业大户的香馍馍,提高了当地村民及村财收入,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提升的双赢,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不止于积库村,在福清,像这样的蜕变故事还有很多,越来越多的“沉睡”土地正逐渐被“唤醒”——2023年,江镜镇通过对原有旱地、水浇地进行农业配套设施改造建设,建成高产、稳产的水田,大幅提升村集体和农户收入;以东张镇作为试点区域,探索“全域+农文旅融合”的整治模式,目前已完成前期调查工作;结合即将竣工的“西水东引”工程,推动实施灌区内的2025年3000亩土地整治工作……从单点突破到全域联动,福清正以确保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为目标,高标准规划土地整治蓝图——既守牢耕地数量底线,更要提升耕地质量内核,同步守护农田生态本底,让每一寸土地都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石。

从样板到全域

福州绘就土地整治“系统答卷”

一个个项目的顺利落地,源于福清市打出的一套“组合拳”。

守好耕地红线,机制、政策保障至关重要。近年来,围绕福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依托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指导,福清市健全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形成“12345”工作机制,印发《福清市土地整治项目激励机制》《福清市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工作实施方案》等一揽子政策,充分调动镇村、农户及建设单位积极性,确保耕地量质并举。

好的项目落地和资金也是分不开的,为了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难题,福清市创新“政银合作”模式,通过积极对接政策性银行解决土地整治资金,为项目工程建设、地面物补偿等提供资金保障,缓解财政资金压力。同时,由自然资源等部门负责项目规划、策划、立项、验收等工作,国企(福清市土投土地开发有限公司)负责项目融资、建设等具体工作,镇(街道)负责交地和群众协调等工作,三驾马车齐发力,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推动土地整治项目实施。

福清的土地整治实践,是福州耕地保护工作的生动缩影。目前,福州市已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为遏制违法占用或破坏耕地行为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与制度保障。同时,为助力乡村振兴,福州创新性推行“村庄规划+责任规划师+土地整治”耕地保护模式,以规划引领新增耕地项目实施,全力打造“良田连片、村庄集中、产业集聚、生态优美”的“和美福村”,有序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

从福清的“寸土生金”到福州的“全域统筹”。接下来,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继续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挖掘县域整治潜力,凝聚各方力量,综合运用补充耕地指标调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支持政策,探索创新政策支撑,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激活土地资源,服务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