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闽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福州高新区建平中学新校区竣工验收

该项目由省二建集团项目团队历时一年多的匠心坚守,将于9月开学季迎接莘莘学子,为区域教育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福州高新区建平中学新校区竣工验收

N海都记者 唐明亮 毛朝青 文/图

“新校园漂亮又大气,学弟、学妹们真是好福气。”最近,在福州高新区建平中学的校园里,此起彼伏的快门声中,初三学子在崭新的教学楼前、绿意盎然的草坪旁定格毕业瞬间,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

这份“福气”的背后,是福州城投集团所属省二建集团(以下简称“省二建集团”)项目团队历时一年多的匠心坚守。记者前日从省二建集团获悉,福州高新区建平中学新校区项目迎来重要时刻,于6月30日正式竣工验收。待到今年9月开学季,这座凝聚无数匠心的新校园将敞开怀抱,迎接莘莘学子,为区域教育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书院围合藏巧思 四季绿意映新颜

据了解,福州高新区建平初级中学新校区项目总建筑面积49329.24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教学综合楼、办公综合楼、教学楼、实验楼、艺体馆、报告厅及其他附属设施等。项目规划办学规模36个班,学位1800个。

“随我一起进校园里看看吧!”昨日,在省二建集团该项目经理陈治国的带领下,记者踏入福州高新区建平中学新校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错落有致的建筑群,红白相间的外立面简洁大气,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漫步其间,葱郁的绿植点缀着园路,处处能感受到建设团队的用心。

“你看这院式设计,楼与楼之间特意用连廊串联起来,既打破了传统教学楼的封闭感,又赋予了建筑灵动感。”指着教学楼与综合实验楼的连廊,陈治国介绍道,新校区以“共享交流”为设计内核,采用书院围合式布局,让室内外空间与多重庭院相互穿插。这样一来,当师生通过连廊穿梭于教学综合楼、实验楼时,连廊本身就成了师生开放式的交流空间。同时,这种设计还暗藏巧思:能让师生在雨天不必撑伞,高温天无需暴晒,连廊将室内外空间与多重庭院自然衔接,站在连廊转角,就可见红白相间的建筑群。“每个功能区都像独立的书院,但连廊让它们形成流动的空间脉络,这正是‘传统而现代,庄重而典雅’的最佳诠释,既保留中式庭院的围合意境,又通过开放式连廊激活师生互动可能。”

除了这番巧思,绿意也是项目一大亮点。“我们把生态组团直接‘搬’进了校园。”陈治国说,利用学校各楼栋的院落空间,项目团队巧妙打造了三大生态组团,以近8000平方米兰引三号草坪为基底,穿插黄金叶、红花檵木等色叶地被,配合红花美人蕉、德国鸢尾等宿根花卉,让校园未来四季皆有看点——春有宫粉紫荆的粉霞、秋有丹桂的馥郁、冬有紫叶李的红枝,真正构建了“乔木遮阴、灌木添彩、地被铺绿”的生态景观体系,既为师生提供了休憩庇荫、共享交流的空间,又以丰富的植物群落演绎着自然四季的韵律。

淤泥层里打桩基 细节较真显匠心

当然,眼前美好图景的背后,是一场镌刻着“二建铁军”的“攻坚战”。

回忆起建设初期的艰难,陈治国告诉记者,刚进场进行桩基施工时,地下复杂的地质条件就给项目团队来了个“下马威”。

原来,新校区地下土层多为流质淤泥层,直接往下打桩根本行不通。同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因征迁推进慢,使得桩基施工作业面极其有限。

项目时间紧、任务重,怎么办?一场场针对项目现状和施工需求的“头脑风暴”在项目上展开——作业面有限制,那就开启“见缝插针”模式,如跳棋落子般分区块穿插作业;淤泥层影响桩基施工,那就采用“换填法”,先将淤泥全部挖出,再分层回填压实土方,将340根桩基全部打下;部分楼栋采取装配式建造工艺,缩短施工周期……一套“组合拳”下来,硬是在重重阻碍中为项目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最终高效拿下一个个施工节点:2024年5月5日完成桩基施工;2024年12月份完成主体结构封顶;2025年6月上旬全部完成装饰装修、室外总体施工……

在追求高效的同时,团队对细节的“较真”更显匠心。“就说这不起眼的水磨石地板,背后的工艺也很讲究。”陈治国指着教室内的地板介绍道,由于水磨石常规施工易导致空鼓开裂,为了避免此类问题,项目团队从材料、基层处理、施工工艺等多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先用优选水泥、合理选择骨料、添加微膨胀剂和减水剂,然后处理好基层与界面交界,最后做好科学分格、分层施工、振捣与养护,如同给地面穿上“防护甲”。

从桩基到主体结构施工,从装修到景观,“二建铁军”用500多个日夜的坚守证明:真正的匠心,是在攻坚克难中依然保持对质量的追求。今年9月,当学子们在连廊间聆听四季风声,这些藏在细节里的攻坚故事,将化作教育沃土中最坚实的注脚。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