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见习记者 李嘉琪 通讯员 仓萱
鼠标一点,大厦年租金多赚好几万;手机一看,村里修路招标全程直播……在福州市仓山区,基层善治的生动实践处处可见。近年来,仓山区以“两平台一中心”(资产竞价平台“榕易租”、农村小型工程招投标平台“榕易招”、区综治中心)为支点,破解基层小微权力监督难题,巧解矛盾纠纷“千千结”,走出基层治理新实践。
打造“榕易租”平台 集体资产有本“明白账”
在仓山区潘边村,一栋综合大厦让村民尝到了“榕易租”平台的甜头——曾经依赖熟人介绍招租的村集体资产,每月以53元/平方米的市场化价格成功招租,20年租期带来约2.5亿元收益,村财收入较过去增长3.2倍。“不用找中介,手机上就能招租,阳光透明,租金也比预期高了不少!”潘边村党总支书记陈荣的感慨,道出仓山区“榕易租”平台引发的基层治理蝶变。
过去,农村集体资产出租常陷困局:信息不透明导致“低价出租”,流程不规范滋生“暗箱操作”,少数人决策易受“人情关系”裹挟。为此,仓山区自主打造全市首个县级资产竞价平台“榕易租”,集资产管理、资产租赁、电子竞价等功能于一体,通过“互联网+电子竞价”方式让村集体资产有本“明白账”,实现全区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资源线上公开招租、廉洁高效运营,并在全市推广应用。
为打通平台服务“最后一公里”,“榕易租”平台还试行“上门代办”,由运营团队提供资产勘察、方案咨询服务,破解村干部操作难题。同时,嫁接区级媒体、商圈投屏和“抖+”精准推送,吸引更多竞租方参与,通过竞争机制实现资产溢价,提升村集体收入。
从“糊涂账”到“明白账”,从“人情租”到“阳光租”,“榕易租”平台重塑的不仅是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管方式,更是基层治理的信任根基。
搭建“榕易招”平台 小微工程“晒”在阳光下
长期以来,农村小型工程涉及面广、项目类型多、资金分散,极易滋生“微腐败”,是基层小微权力监督的重点难点。对此,仓山区在全市率先打造县级农村小型工程项目电子招投标平台“榕易招”,采用公开招投标简易评标法实现农村小型工程全流程电子交易,把招投标过程“晒”在群众手中,推动资金用到实处。
据介绍,针对农村小型工程招投标中存在的“人情标”“暗箱操作”等顽疾,该平台通过“全流程电子交易服务”方式,即发布公告、投标人在线报名、开标、抽选投标人代表球号、摇号抽取中标人、系统随机抽取评标专家、中标公示等全程线上操作,有效确保关键环节不被干扰。
同时,“榕易招”平台与小微权力监督微信群相结合,将招投标流程的关键环节通过71个村级小微权力监督群实时直播,吸引1.4万余人次村民在线围观,让原本封闭的招投标过程变得透明可查。建新镇洪光村洪塘里上山道路工程开标时,村民通过直播看到摇号抽取中标人过程,纷纷点赞:“屏幕里的每个步骤都清清楚楚,村里花多少钱、谁中标,再不用猜疑了。”
记者了解到,“榕易招”平台自2024年8月投入试运行以来,已有50宗项目顺利完成招投标活动,累计金额约7800万元。截至目前,已开标工程项目均未收到信访举报。可见,该平台将小微工程“晒”在阳光下,不仅守住了村集体的“钱袋子”,更织密了基层治理的“监督网”。
深化综治中心建设 矛盾化解“只进一扇门”
当小微权力的“阳光监督”成为常态,仓山区的基层治理实践更进一步——以区综治中心为抓手,整合矛盾纠纷调解、诉讼服务、信访接待、公共法律服务等线下线上工作平台,推动重点行业调解、法律咨询、心理服务等力量入驻,打造“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化解”的社会治理新平台,让矛盾化解“只进一扇门”。
在某小区物业费纠纷中,区综治中心协调房管、消防、公安、镇街等单位,推动业委会成立、隐患整改、账目公开,促成多位业主与物业达成调解。一位业主感触尤深:“过去要跑七八个部门,如今进这一扇门,问题全解决!”
当分散的调解力量汇聚于一扇门,当多部门协作替代群众奔波,这扇门便已成为仓山基层善治最温暖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