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男子千里赴榕入职遭“放鸽子”

福州一公司被判赔2万余元

N海都见习记者 王凯诺

通讯员 林义挺 金晶

求职者依约辞去原职赴异地入职,却被用人单位以“岗位不匹配”为由拒之门外,用人单位的临时变卦需要承担责任吗?辞职赴岗的损失该由谁买单?近期,福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缔约过失责任纠纷,判决违约企业赔偿求职者工资损失、交通住宿费等共计20554.5元。

案件经过 跨省离职遭入职“放鸽子”

2024年4月16日,身在北京的徐某为求职,与福州某食品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的人资经理添加微信好友,就徐某应聘A公司的运营经理岗位进行沟通。微信沟通中人资经理确认徐某试用期薪资为12000元/月,并承诺“领导说来了即可办入职”,要求徐某携带离职证明赴福州就职。

2024年8月16日,徐某依约辞去在北京的工作。抵达福州后,A公司以“岗位不匹配”为由拒绝录用徐某。2024年8月23日,徐某申请劳动仲裁。仲裁委员会作出不予受理通知书,徐某遂将A公司诉至法院,要求A公司承担缔约过失责任,赔偿其北京来往福州的路费、住宿费和辞去原工作后短期失业的收入损失。

法院审理 企业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鼓楼法院经审理认为,缔约过失责任制度是民法典中的一项重要制度,用以规范合同订立阶段当事人的行为。在劳动合同的订立过程当中,因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导致合同未能签订的情形,应根据民法典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本案中,A公司在招聘平台上发出招聘新员工需求,徐某应聘相应岗位。自2024年4月起,A公司工作人员就招聘事宜,多次与徐某进行沟通,后经过面试、复试等流程,双方通过微信就徐某入职的相关事项达成一致意见。2024年8月13日,A公司向徐某作出入职承诺,于8月20日作出不能办理入职手续的表示,违反了基本的诚实信用原则,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以当事人的信赖利益为限。所谓信赖利益的损失,通常指一方因信赖合同的成立和有效,但由于合同的不成立和无效的结果所蒙受的利益损失。本案中,徐某因A公司的入职承诺,从原公司辞职,在A公司拒绝录用后,在2024年9月份才入职其他公司,因此,对于徐某提出的诉讼请求,法院综合考虑A公司拒绝录用徐某的时间、徐某实际入职其他公司的时间等因素,酌定A公司赔偿徐某1.5个月的工资损失,工资损失参照A公司承诺的试用期12000元/月的工资标准计算,故损失计算为18000元。此外,徐某因准备入职从北京往返福州的交通费用1554.5元,法院予以支持。另,徐某虽未提供证据证明其住宿费支出情况,但考虑到其于2024年8月19日到2024年8月27日期间为入职A公司在福州停留期间确实会产生一定住宿费用,故对徐某主张的住宿费用1000元予以支持。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