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焦点 上一版   

多国遭极端高温侵袭

气候变化加剧极端高温,多国进入“炙烤模式”;专家警告,极端天气正变得越来越频繁和强烈

七月十三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男子在户外空调步道上行走

七月十二日,在英国首都伦敦,人们在一处水管旁戏水冲凉

7月11日,人们在英国伦敦特拉法尔加广场的喷泉边消暑

七月十七日,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人们望向野火引发的浓烟

N新华 文/图

今年北半球入夏以来,多国遭遇极端高温侵袭,中暑病例激增、农作物减产、森林火灾频发……气候变化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威胁人类健康与社会运转。

多国专家警告,极端天气正变得越来越频繁和强烈,人类必须加快适应步伐。

全球多地高温频现

多国迎来最热6月

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9日发布报告说,全球刚刚经历了该机构自1940年有记录以来第三热的6月。西欧地区则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6月。

克罗地亚近来频频遭遇高温天气,包括首都萨格勒布、第二大城市斯普利特在内的主要城市最高气温普遍在37摄氏度左右,个别城市最高气温甚至超过40摄氏度。

日本气象厅10日发布的天气预报显示,除冲绳外,整个日本16日起将出现“显著高温”。日本6月的月均气温刚刚创下1898年有记录以来同期最高。

韩国疾病管理厅7日说,由于韩国今年高温天气出现早、持续时间长,该国5月20日至7月6日高温相关病症就医人数同比激增83.2%。韩国媒体13日报道,热浪推高白菜、西瓜、萝卜等农产品价格,一个西瓜均价逼近3万韩元(约合156元人民币)。

斯洛文尼亚环境署近日表示,该国刚刚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炎热、最干旱的6月,当月降水量仅为1991年至2020年同期平均值的24%。斯洛文尼亚农林商会警告说,干旱正严重影响全国农业生产,牲畜养殖已因饲料短缺陷入困境。由于森林中食物匮乏,野生动物到林区外觅食。

受高温干燥天气影响,希腊、法国、西班牙、美国等多国发生野火。土耳其政府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过去10天该国发生了761起野火,导致大量房屋受损,数以万计民众被紧急疏散。

近期,热浪继续炙烤美国西南部地区,多个城市刷新高温纪录。今日美国网站日前报道说,破纪录的高温已渐成常态,致使电网承压,道路拥堵加剧,急诊室人满为患。

多种因素共同造成

气候变化是关键

德国气象局气象学家马尔科·马尼塔说,德国近来的高温状况由多种因素促成,包括强大的高压系统、连续的阳光照射、地中海水温偏高等,高压系统在西南欧引发的“热穹顶”效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德国。

德国《焦点》周刊网站援引气象学家的分析指出,厄尔尼诺事件向拉尼娜事件的转换也可能通过影响西非地区的降雨,造成欧洲出现炎热的夏季。

多国专家表示,热浪可能由多种因素引发,但气候变化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导致极端高温的发生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不断增加。

英国雷丁大学气候专家理查德·艾伦表示,夏季高温本是自然天气模式,而气候变化却加剧了这一模式,将原本可能只是适度温暖的状态转变为热浪。

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气候专家米尔科·奥尔利奇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气温不断上升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就是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人们将越来越频繁、强烈地感受到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包括高温、干旱、火灾、洪灾等。

斯洛文尼亚环境署气象学家马娅·奥格林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此次该国出现破纪录的热浪源于气候变暖的大趋势。这种长期变暖抬高了基线温度,使得极端高温事件更易发生且强度更大。数据显示,近年来斯洛文尼亚热浪发生的频率和持续时间都在增加,且往往在夏季更早时段出现。

□延伸阅读

极端酷暑下

装空调成欧洲刚需

N新华

随着极端高温天气席卷欧洲大陆,空调、热泵等原本被视为“非必需品”的家用电器,正悄然改变部分欧洲家庭的消费结构。记者近期在欧洲多地走访时发现,欧洲居民对制冷产品的需求正在悄然上升。

与气温飙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洲国家空调普及率依旧远低于其他地区主要经济体。高电价、租房比例高、节能环保理念根深蒂固,令不少家庭至今仍靠风扇或遮阳帘度夏。即便在巴黎、柏林这样的大城市,地铁等公共交通配备空调的情况也不常见。

愈加频繁的高温天气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正推动改变这一传统现象。记者在德国斯图加特一家连锁电器卖场看到,多款空调机型贴出“售罄”标签。“欧洲开始真正需要空调了。过去,空调被视为奢侈品,现在成了不少家庭的生活刚需。”德国空调安装商马克·施密茨说,他的订单已排至8月底。

空调“闯入”欧洲家庭,并非只靠气温升高,更是一场观念与现实的博弈。

在柏林近郊,记者探访了一处上世纪中叶建成的老旧居民区。7月初午后,气温逼近36摄氏度,楼道闷热仿佛蒸笼,不少住户仍靠风扇和遮阳帘艰难应对酷暑。“装空调太贵了,而且也不环保。”居民马库斯说。

记者了解到,德国一台1.5匹空调的售价介乎600至800欧元,但安装费用超过1500欧元,而且须经过物业审批,手续繁琐。对众多租房者而言,安装空调不仅要获得房东许可,搬家时还需恢复原状,无形中抬高了空调使用门槛。

欧洲大量老旧建筑缺乏空调预设管道,也成为推广难题。出于建筑立面保护考虑,许多历史建筑禁止安装室外机。即便完成安装,后续使用产生的高昂电费也不容忽视。柏林居民马库斯打趣道:“开三个月空调的钱,够给孩子报半年足球班了。”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整个欧洲仅有约20%的家庭配备制冷设备,英国为5%,德国仅3%。当酷暑日益常态化,空调缺位开始激起关于“气候公平”的讨论。

“普通民众正被迫在酷暑中煎熬,而精英阶层早已享受凉爽。”法国极右翼领导人勒庞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批评政府无所作为,呼吁法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安装空调。德国环境部长卡斯滕·施耐德也坦言:“富人可以选择买空调、去外地避暑,但低收入人群却只能硬扛,而他们才是最需要保护的人。”

环保理念、住房结构、消费能力与极端天气等多重因素正在撬动欧洲市场对节能高效、高性价比家电的需求大门。一场围绕“如何在高温中实现绿色生活”的变革,正在悄然加速。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