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讯(见习记者 何丹莹) “就换了节电池,居然被收了800元!”近日,福州市民林先生(化名)遇到了一件糟心事,家里老人因为燃气灶打不着火,轻信了家门口小卡片上的“便民服务”,结果被狠狠“宰”了一笔。
林先生向记者回忆,事情发生在几天前。当时他在外地出差,家里只有奶奶独自居住,老人发现燃气灶突然无法点火,正焦急万分时,瞥见了家门口小卡片上“海峡便民电器维修服务中心”的广告,便联系了对方上门维修。维修人员到场后,一番检查称“配件坏了”,忙活片刻后收取了800元费用。
等林先生出差归来听说此事后,越想越不对劲,什么配件更换需要800元?他随即联系了有关燃气公司上门检查。“工作人员上门检查后告诉我,所谓的‘维修’就只是换了个电池,都没有拆开过的痕迹。”林先生很是气愤,在看到卡片上的“海峡便民”字样后,他一度误以为是海峡都市报社主办的“海都到家”服务。
“我去反映后,才知道那天上门维修的是个‘冒牌货’,根本不是我们认为的海都到家服务。”意识到被骗后,林先生当即报了警。最终在警方的介入下,对方将维修费用退还给了林先生,双方达成和解。
此外,记者走访发现,随着夏日家用电器的频繁使用,导致故障增多,小病大修、小件大换、漫天要价等陷阱开始频现。
对此,福建律师海都公益团福建建达律师事务所李洋律师表示,市民如遇到家电维修,应首选官方售后,切勿轻信街头随意张贴的“小广告”或网络搜索出来的所谓“官方维修”。
“可以从产品说明书或售后服务手册上查找联系方式,或直接联系电器经营者(购买商家)获取官方维修电话,在确认维修企业和维修人员身份之前,不要轻易同意上门服务。”此外,李洋律师表示,维修完成后,在支付费用时,必须索要并保留好维修清单(列明维修项目、更换零件及价格)、更换下来的旧零部件以及正规的维修收费票据(发票或收据)。这些凭证是万一发生消费纠纷时维权的重要依据。如遇纠纷,可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或报警,依法积极维权。
广大消费者若有维修需求,可扫码进入海都便民官方平台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