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吴日锦 林良标
文/图
三伏天是中医“冬病夏防”的重要时节,7月30日起,一年中最热的中伏天来临,这个时段该怎么做呢?7月31日,海都记者邀请福建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泉州市中医院副院长阮传亮为大家送出中伏健康指南。
阮传亮提醒,中伏这10天,既是养生调补的黄金期,也是蚊媒疾病高发季,掌握中医智慧,就能安然度夏。
热养阳气 做好“3个3”
“夏天的热,其实也是一剂‘补药’,就看你会不会用。”阮传亮说,中伏养生要紧扣“阳”字,从“静”“热”“做”三个维度下功夫。
首先做到身静、气静、心静,让烦躁降降温。他建议,每天抽10~15分钟静坐,闭眼深呼吸,身静心气顺了,热邪就难入侵。也可以在午后找片树荫“发会儿呆”,少刷手机,让大脑歇一歇,比吹空调更解乏。另外,静下心来做点自己爱做的事,老年人可以侍弄花草,孩子可以拼乐高,年轻人可以学做菜。
其次做到三热养阳。“冰啤酒、冰西瓜看着爽,实则在耗阳气。”阮传亮表示,不要让冷饮偷走阳气,可以换成热茶试试,喝下去毛孔微微张开,热气跟着散,比冰饮解渴更持久。晚上睡前烧盆温水,40℃左右刚好,水深没过脚踝,泡15~20分钟,额头鼻尖微微出汗就停,寒湿气能跟着汗排出去。空调房里别光膀子,搭件薄外套护住肩背腰腹,老人孩子尤其要注意,睡觉时铺层薄褥子,比凉席更护脾胃。
最后,三做固本,把阳气“养”起来。天刚亮或太阳落山后,多去公园走走,打套太极、跳段广场舞,出点汗是好事,能把夏天该排的湿毒带出来,老人别贪多,半小时就够。厨房里多备点“养阳菜”,桂圆煮水、生姜炒菜,适量吃点补阳气。红豆、薏米、白扁豆熬粥,帮脾胃“减负”,记得多吃黄瓜、番茄补水分。体质允许的,三伏贴、火龙罐可以安排上,借三伏天的阳气,把身体里的“小火炉”烧旺点。
天然驱蚊水 家里就能做
阮传亮提醒,夏天还是蚊虫传播疾病的高发期,最近佛山报告超4000例基孔肯雅热,所以夏天驱蚊很重要。
他为大家推荐了一款家里就能做的天然驱蚊水。金银花、藿香、紫苏各抓10克,加水煮开,晾到常温后装喷瓶,出门前往衣服上一喷,就能清清爽爽赶蚊子。也可以在窗台摆盆薄荷、驱蚊草,叶子摸一摸,香味更浓,蚊子闻着就绕道。还可以到药店买点艾草、丁香、薄荷配在一起,挂在包上、车上、床头。
另外,多穿浅色长袖长裤,少去草丛、树荫、积水边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