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扬子晚报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最近,一则“公园鹅卵石地面躺满市民做热疗”相关消息登上热搜。每到傍晚,常州一公园的鹅卵石地面上躺了不少人做“热疗”,有的甚至直接赤膊或光脚上阵。在苏州桂花公园内,这种特别的养生方式也悄然兴起。而就在不久前,“暴晒下的石墩子热疗治痛经”在网络上爆红,一位来自西安的网友分享自己坐了40℃高温下的石墩子后痛经缓解的经历。
高温天气下,滚烫的鹅卵石地面和石墩子真有这么神奇的威力吗?
鹅卵石成“理疗床” 市民扎堆体验“又疼又舒服”
近日,在苏州市桂花公园,每到夜幕降临,白天被烈日晒得滚烫的鹅卵石地面依旧带着余温,吸引着不少市民躺下“烫背”或赤脚行走,体验大家口中的“天灸”按摩。人群中,有年轻情侣,也有头发斑白的老人,甚至有家长带着孩子来体验。有市民直言“疼,但坚持下来有养生功效”,也有市民担心“地面不够干净”。
周边居民李先生向记者描述了他的“疗程”:“下班吃完饭之后就过来,先光着脚绕着鹅卵石地走十圈激活经络,走累了就躺在鹅卵石地上半小时,先平躺烫烫背,再侧身过来趴着暖暖肚子,感觉很舒服。”李先生认为这样的“天灸”有助于睡眠和身体机能的提升。
“这地方要早来,不然都没位置躺!”家住附近的周阿姨笑着说。她已经坚持了两个多星期,只要不下雨,几乎每晚都来,“不光是养生,和老邻居们一起聊聊天,出出汗,整个人都轻松了”。
记者也脱下鞋袜,踩上鹅卵石地面。虽然已是傍晚,但石头仍存热意,一脚踩上去立刻感到“热辣辣”。鹅卵石凸起不一,刺激足底穴位,刚开始有明显刺痛感,但走了一圈后,脚底发热,汗意涌上。随后记者尝试躺下“烫背”,背部紧贴石面,第一感觉是“又烫又硌”。但几分钟后,身体逐渐适应这股热力,肩颈和腰部开始发热放松,汗珠也渗了出来。起身时,背部略微发红,黑色的衣服上也明显有着些灰尘。
“天灸”符合“冬病夏治”理念 但三类人群不宜
面对这股“烫背热潮”,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副主任中医师刘义安表示,市民采用所谓的“天灸”养生新招,符合“冬病夏治”的中医理念。盛夏,鹅卵石在日落后仍留有余温,可以温和地驱散体内寒气湿气,对体寒、怕冷、痛经、湿气重的人,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或能辅助提升免疫力,且比直接晒太阳更容易接受,灼伤风险较低。
然而,刘义安强调三大人群并不适合这样的养生方式。第一,阳亢体质者因为本身气血较旺,再给身体升温无异于火上浇油;第二,高血压患者其体内气血容易因高温而加速运行,血压骤升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第三,疾病发作期人群受到高温影响,容易导致病情的恶化。
刘医生还特别提醒其潜在的卫生风险,公园地面容易存留细菌和病毒,免疫力低下者直接接触隐患较大,在躺下之前作简单的清洁工作或者铺个垫子隔离会更加安全健康。健康养生需因人而异,最有效的养生之道,莫过于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式,在安全的前提下追求健康。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脾胃肝胆科副主任医师王磊表示,所谓“热疗”属于火疗范畴,火疗一定要明确适应证。在中医看来,火疗能温通经脉、行气活血、消瘀散结、调理阴阳平衡、扶正祛邪。火疗属温热疗法,具有良好的温通经脉、散寒除湿作用,对于阳虚体质以及寒湿痹病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但若没有对症,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最直观的就是引起不必要的烫伤。中医讲辨证论治,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