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谈天说地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雨水模式”未结束 高温将卷土重来

工作人员正在检查铁路沿线隧道山体情况(张磊/摄)

海都讯(见习记者 吴诗榕 记者 马俊杰 通讯员 陆逸 余清清) 暑气包裹蝉鸣,骄阳日复一日。虽然再过几天就要立秋了,但8月不是夏天的结尾,高温天气仍在继续。福建省气象台4日上午继续发布“暴雨预警Ⅲ级”。4日,全省多云到阴,有阵雨或雷阵雨,漳州大部、厦门大部、泉州(丰泽、鲤城、安溪、惠安、南安、石狮、晋江)、龙岩(漳平、上杭、武平、新罗、永定)有暴雨或大暴雨;其余地区局部有暴雨。“雨水模式”仍未结束,接下来的5、6日,福建全省以多云到阴天气为主,有阵雨或雷阵雨,部分地区大雨到暴雨。另外,值得关注的是,5日可能出现雷雨时局地伴有短时强降水、7~10级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在雨水打压之下,近期福建大部地区高温得到缓解,难得享受几日夏日里的清凉。但是7日起,全省各地最高气温又将逐渐升高。

5日,榕城仍有分散性大雨到暴雨,还需警惕暴雨致灾风险。虽然6—7日雨势将减弱,但局部仍有阵雨天气,出行还是要随身携带雨具并且注意交通安全。有了雨水作伴,高温暂缓,但7日起,35℃+的高温天气将卷土重来,市民朋友们要做好防暑降温的措施。

另据中央气象台消息,预计8月4日至6日,福建东南部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局地特大暴雨。4日白天到夜间,漳州和厦门两市的大部、龙岩南部、泉州南部的部分有暴雨或大暴雨,其余地区局部有暴雨,24小时累计雨量50~120毫米,局部230毫米。

记者了解到,为确保铁路运输安全,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于8月4日10时起,在管内龙龙、甬广高铁,鹰厦线、杭深线、龙漳线、兴泉线等线路部分区段启动防洪Ⅳ级应急响应。

□新闻延伸

雷暴天气

如何科学避险?

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华东、华北、东北等地强降雨和雷暴天气频发。除直接灾害外,雷暴还可能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发作、心血管事件增加等健康问题。专家提醒,不同人群健康风险各异,需科学防护、因人施策,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近年来,雷暴天气引发的雷暴哮喘备受关注。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张永明说,雷雨前,空气湿度变大,让空气中本就聚集的花粉和霉菌孢子颗粒吸水后,体积进一步变大。当有雷暴时,花粉和霉菌被瞬间击碎,变成更为细小的微粒体进入人体下呼吸道,引发过敏性炎症,从而引起哮喘或导致症状加重。

此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于扬说,雷暴天气气压骤变,易诱发急性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急症。老年人因机能衰退和共病状态更易受气候影响。研究表明,气温、湿度变化可能引发生理指标波动及情绪应激。公众需提高警惕,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专家还表示,精神健康敏感人群需对雷暴天气高度重视:雷暴时的声响和强光易引发焦虑人群惊恐发作;强风可能导致物体坠落、树木倒塌,加上路面湿滑,易造成意外伤害;雷暴引发的断电,还会威胁依赖医疗设备患者的生命。

针对哮喘和过敏体质人群,张永明建议,雷暴天气前应关闭门窗,有条件的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过敏体质的人群要备好相关急救药物,如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等。若出现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应及时使用吸入剂并就医。

“极端气候确实可能会加剧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但公众不要过度紧张,提前备好常用急救药物,避免情绪激动,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李锴印提醒,精神健康敏感人群可尝试深呼吸、冥想等放松技巧,必要时寻求亲友或专业心理支持。

专家强调,雷暴天气虽不可控,但通过提前准备和科学应对,绝大多数健康风险均可有效降低。公众应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防护方案,关键时刻才能化险为夷。(新华社)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