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有医说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一盘凉拌木耳 撂倒一家四口

医生提醒:食用可疑食物后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需立即停食、催吐并送医

N海都记者

刘薇

夏日炎炎,凉拌菜成为餐桌上的常客,清脆爽口的凉拌木耳更是不少家庭的首选。但你知道吗?健康食材若处理不当,可能变成威胁全家健康的“隐形杀手”。近日,泉州就有一家四口因食用泡发不当的凉拌木耳上吐下泻,万幸就医及时未酿悲剧。

木耳泡发一天一夜 全家吃后上吐下泻

近日,泉州市妇幼保健院(泉州市儿童医院)儿科门诊迎来一对小姐弟:10岁的姐姐和3岁的弟弟,两个小家伙同时出现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症状。

“医生,他们是不是感染了轮状病毒?”孩子妈妈吴女士有一定医学常识,知道夏季病毒性肠炎高发,急忙向医生询问。

接诊的许玉莲主治医师进一步了解后,发现情况不简单:不仅两个孩子,孩子的父亲和奶奶当天也出现了类似症状。医生敏锐判断,问题可能出在饮食上——一盘凉拌木耳成了重点怀疑对象!

原来,前一天中午,孩子奶奶炒淮山木耳时泡发了过量木耳,剩余部分一直泡在水里。第二天中午,奶奶怕浪费,将泡了一天一夜的木耳做成凉拌菜。当天中午,妈妈因值班未归,爸爸、奶奶和小姐弟四人食用了这盘木耳。饭后不久,孩子们便剧烈呕吐,将食物吐光,还伴有腹痛、腹泻;傍晚时分,爸爸和奶奶也出现严重腹痛、腹泻,连晚饭都无法进食。妈妈回家后立即送孩子就医,爸爸和奶奶则前往附近综合医院诊治。

许医生检查后分析:“木耳本身无毒,大概率是泡发过久被细菌污染产生毒素,导致中毒。”后续的检查结果证实,姐弟俩患上细菌性肠炎,高度怀疑就是这盘凉拌木耳引发的。

经过补液、消炎等对症治疗,姐弟俩两天后恢复正常,爸爸和奶奶也在治疗后逐渐康复。

变质食品或含米酵菌酸 高温蒸煮难破坏其毒性

为何木耳会引发中毒?许玉莲主治医师解释,木耳本身营养丰富且无毒,问题源于一种名为“椰毒假单胞菌”的细菌。这种细菌在自然界常见,尤其喜好温暖潮湿环境。若木耳泡发前或泡发过程中被其污染,且常温下泡发时间过长,细菌便会产生米酵菌酸毒素。

据介绍,米酵菌酸毒性极强,无色无味且耐热性强,正常的家庭烹饪难以消除其毒性,进食后会引发中毒,主要影响肝脏、脑、肾等重要器官。食用被米酵菌酸污染的食物,一般在2~24小时内就可能出现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泻、头晕等,严重时会出现血尿、少尿、肝肿大、抽搐,甚至死亡。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其病死率超过40%。

“除玉米面等谷类发酵制品外,日常食用的肠粉、河粉、粿条、年糕、酸汤子等湿米粉及发酵食品,久泡的木耳、银耳等,在高温潮湿天气下都有可能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并产生米酵菌酸。”许医生指出,这些食物本身可能没问题,但在高温潮湿环境下,如果制作、储存或泡发过程中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并给了它生长繁殖的时间,就会产生毒素。“若食用可疑食物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务必立即停食,尽快催吐并就医!”

□小贴士

如何预防“米酵菌酸”中毒?

选购要留心:购买湿米粉、凉皮等,需选外观新鲜、无异味的产品,看清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买回家后立即冷藏,在保质期内或当天吃完。木耳、银耳优先选正规渠道的干货,避免购买和食用鲜银耳(风险更高)。

泡发是关键:用干净容器泡发木耳、银耳,开水或温水泡发不超过30分钟,冷水泡发不超过2小时,冷藏泡发不超过4小时;泡发后立即烹调食用。泡发超过24小时的隔夜木耳、银耳,无论是否冷藏、外观是否正常,都必须丢弃。

制作与储存:家庭谨慎自制发酵米面食品。若制作,需注意环境和容器清洁,控制温、湿度。湿米粉、凉皮等食品,购买后及时冷藏并尽快吃完,避免隔夜;凉拌菜最好现拌现吃。

感官判断:食物若出现发黏、发软、不成形、失去弹性、有酸臭等异味,或泡发水浑浊,需立即丢弃不吃。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