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过后,家庭环境易受污染,细菌和蚊虫大量滋生,不仅可能引发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皮肤病,还需警惕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目前,广东佛山等地已出现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截至8月4日累计确诊7938例,而传播该疾病的白纹伊蚊在积水环境中会大量繁殖,健康威胁进一步加剧。因此,及时做好家庭消毒与防蚊灭蚊工作,是守护家人健康的关键。
先查安全再清理 分类处置污染物
消毒前要进行安全排查,检查房屋结构是否稳固,查看墙壁有无裂缝、梁柱是否稳固以及天花板是否有塌陷风险;同时重点检查电路是否进水受损,谨防触电。
清理时一般遵循先清淤后消毒的原则。露天区域经阳光照射后,用水清洗即可;被洪水浸泡过的床垫、地毯、毛绒玩具等难以彻底清洁的物品,建议直接丢弃;外包装被洪水污染或破损的食品、药品,即便未开封也需丢弃;金属、玻璃、硬塑料等硬质物品,经洗净、晾干并消毒后可继续使用。
分区域精准消毒 不同物品不同方法
对于墙壁、地板、门窗等,可用250~500mg/L含氯消毒剂(如5%浓度的84消毒液,按10ml兑1000ml水的比例调配)或200mg/L二氧化氯溶液消毒,喷洒或擦拭至表面湿润“挂珠”,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净。若被粪便等污染,消毒剂浓度需加倍;大面积霉菌则需请专业机构处理。
空气消毒应保持通风干燥,打开门窗通风,24~48小时内可使用风扇(向室外吹)、空调除湿模式或除湿机加速干燥,避免霉菌孢子扩散。
饮用水方面,自来水需煮沸并保持沸腾3~5分钟后再饮用。储水容器使用前,要用250~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10分钟以上,冲洗干净后再装水。
餐具煮沸消毒最有效,水沸后再煮15分钟,也可用250~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10分钟以上,消毒后需彻底冲洗。
衣物纺织品用衣物专用消毒剂洗净后,在强烈日光下正反面暴晒4小时以上。
家电进水后先切断电源,用含酒精或过氧化氢的消毒湿巾擦拭,彻底干透后,方可重新通电。
车辆未进水的常规清洗即可;进水或空调系统受污染的,更换空调滤芯,打开门窗及舱盖通风,用250~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污染部位,半小时后用清水擦净。
防蚊灭蚊 阻断基孔肯雅热传播
清除蚊虫滋生地是关键,要定期清理花盆托盘、花瓶、水桶等容器中的积水,水培植物每3~5天换水并冲洗容器;对于下水道、集水井等无法排空的积水,投放倍硫磷或双硫磷颗粒剂。
化学消杀与物理防护方面,室外用长效杀虫剂喷洒在楼梯间、绿化带等蚊虫栖息处,室内用杀虫气雾剂闭窗喷洒后,通风30分钟;户外活动时,使用含避蚊胺、驱蚊酯等成分的驱蚊剂,穿浅色长袖衣裤并收紧袖口裤脚;安装纱门纱窗,夜间使用蚊帐。
同时要定期巡查与协作,每周至少两次检查家中易积水处(如饮水机托盘),及时清理;积极配合社区统一灭蚊工作,清理积水,降低区域蚊媒密度。
消毒操作守规范 安全细节要记牢
个人防护上,使用消毒剂前查看说明书,佩戴口罩、手套,必要时戴护目镜;接触污染物后,脱下手套立即用肥皂流水洗手,需要手消毒时,用75%酒精涂擦至少1分钟。
妥善保管方面,消毒剂不可口服,应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儿童接触;标签破损或分装的消毒剂,需标注“消毒剂”及主要成分。
还要注意消毒剂特性,含氯、二氧化氯等消毒剂有腐蚀性,消毒后需用清水擦净残留;含氯消毒剂有漂白性,有色织物慎用,且不可与洁厕灵等酸性产品混用;酒精易燃易爆,不要大量储存,不用于大面积消毒,且要远离火源。
若发生意外,消毒剂溅入眼睛或接触皮肤,立即用大量流水冲洗,情况严重者及时就医;误服消毒剂可服用牛奶、米汤保护胃黏膜,并及时就医。
科学消毒与防蚊灭蚊,能有效清除病原体,切断传播链,为重建安全家园筑牢健康防线。
(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促进所 林竹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