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沈舜枝
苏鹏峰 连铮 文/图
最近,泉州20多家向阳优焙面包店一夜关停,公司总部也人去楼空,顾客充值后无处消费和退款,员工被欠薪,部门和社区介入善后。
上周,在部门的协调下,通过处理该公司留下的资产,维权员工拿到工资,但公司负责人仍无法联系到,储值顾客的损失无法追偿。
记者从企查查上了解到,作为泉州向阳优焙门店背后的经营主体——泉州向阳坊食品有限公司并不持有向阳优焙的商标,目前商标已被注销。7月25日,泉州向阳坊食品有限公司被丰泽区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37680元。
顾客:6月储值7月店就关门了
家住中骏世界城附近的庄女士,于6月份在向阳优焙世界城新馆充值200元,买了几个面包,卡里还剩100多元,之后一直没到店消费,一直到前些天,听说向阳优焙一夜之间全都关门了,她才去世界城看了一下,店早已关了。
记者了解到,庄女士所住的小区有不少人在这家店充值,大部分人卡里都还有余额,一两百、几十元不等。市民陈女士的卡里也还有100多元,她说:“数额不多,维权难度又大,不想折腾。”她告诉记者,当时商家贴出的充值海报里,有98元、200元、300元、500元几个档次。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泉州市区向阳优焙长丰、保利天汇、十二宴等近十家店,无一例外地大门紧闭,并贴着公告称:因公司内部调整需歇业几天。公告上未注明日期,更未提及哪天会重新开业。
记者向周边商户和商场管理者了解到,这些面包店在7月17日左右关闭,之前都正常营业,关得比较突然。
而向阳优焙的生产供货企业——泉州向阳坊食品有限公司也人去楼空,其所租用办公楼的保安告诉记者,向阳坊食品租了一楼一层,在这里生产和办公。7月中旬关门,之后留下一些资产被相关部门拍卖,用于偿还员工欠薪。
在该公司所在浔美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社区于7月20日开始协助相关部门处理该公司员工讨薪事宜,于上周向员工发放了工资。
“向阳优焙”糕点生产许可证 已被部门注销
记者从企查查上看到,作为泉州向阳优焙门店背后的经营主体——泉州向阳坊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法人代表陈某志,持股比例50%。而龙岩向阳坊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大股东也是陈某志,持股比例60%,公司也成立于2010年,持有这两家公司其余股份的是福建向阳坊食品有限公司。
而“向阳优焙”这个商标则是陈某志于2021年5月申请的,申请地址在厦门,同样的地址还注册了另一个品牌蛋糕店。
目前,“向阳优焙”的糕点类生产许可已被市场监管部门注销。
7月25日,泉州向阳坊食品有限公司被丰泽区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37680元。
8月4日,龙岩向阳坊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在企查查上新增动态:该公司欠了增值税。
律师:可集体追偿
针对这种情况,北京市京师(泉州)律师事务所刘伟东表示,因为大部分消费者个人储值不多,欠款数额小,如单人通过诉讼追偿,诉讼成本较高。这种情况下,可以优先选择向相关部门投诉维权,通过部门协调,获得退款。如果要走诉讼,需要联系到较多消费者,通过公益诉讼进行追偿。
记者从企查查上了解到,泉州向阳坊食品有限公司作为泉州向阳优焙门店的经营主体,并不持有向阳优焙的商标,目前商标已被注销。
对于商标申请人与经营主体不同这个问题,刘伟东认为,申请人与经营主体之间应该是有授权,通常消费者只能向经营主体索赔,除非有证据证明,商家提供给消费者充值的账号为商标申请人所有,才能向其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