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福州公交集团:打造“千里眼” 远程保安全

N海都见习记者 李嘉琪 通讯员 王晓炜

“找到了!老人最后在火车南站东广场下车!”8月6日下午,福州公交集团智能调度指挥中心内,工作人员盯着屏幕上的监控画面,长舒一口气。经过3小时的紧张追踪,走失的88岁老人周阿婆的行踪终于清晰呈现。15时,老人在火车南站周边被安全寻回,谢女士等家属激动不已,连声道谢。

这场牵动人心的高效寻人,正是福州公交“千里眼”服务民生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福州公交集团依托智能调度指挥中心打造“千里眼”,从寻人寻物到远程巡查,全方位为民解忧、护航安全。

修炼“火眼金睛” 寻人寻物解民忧

8月6日上午11时,市民谢女士焦急地走进福州公交集团智能调度指挥中心求助,称家中88岁患有认知障碍的祖母周阿婆清晨独自外出后失联,指挥中心迅速启动应急机制。

经民警调查,初步线索指向66路公交车,监控专员罗清杰调取66路监控记录,手指在键盘上翻飞,监控画面不断切换。一个关键身影终于被锁定:9时41分,周阿婆在福建商贸学校站下车。仅仅4分钟后,同一站点,她蹒跚登上了167路公交车。10时20分,周阿婆在火车南站东广场下车,并在站内徘徊。监控专员立即将关键轨迹信息同步家属及警方,最终成功寻回老人。

然而,每一次成功的背后,是监控专员日复一日的“火眼金睛”修炼,也是年复一年“甘坐冷板凳”的坚守。无论是市民焦急寻找失散亲人、贵重物品,还是警方急需锁定目标车辆或人员,14名监控专员都能在上千个摄像头编织的信息洪流中精准出击。他们精研“车牌号直查法”、“时空关联查询法”,不断攻克复杂光线、密集人流、模糊时段下的视频分析难题,显著提升了“大海捞针”的效率,成为市民的“贴心人”和警方的“好帮手”。

面对枯燥的监控画面,如何耐得住寂寞、坐得稳岗位、看得清细节?“将心比心!”罗清杰道出了屏幕背后的信念,“我们怀着与市民同样的牵挂,要让每一次求助都被看见,让每一个身影终有迹可循。记者了解到,仅上半年,监控团队已成功寻人25次、寻物17次。每一次“家人团聚”的泪光与“完璧归赵”的笑容,都是这双“千里眼”为民解忧的温暖注脚。

人防+技防 远程巡查保安全

这双“千里眼”守护的不仅是走失的亲人、遗落的物品,更是行驶途中万千乘客的安全。

“你已分神,请集中注意力。”8月6日下午3时,一辆由福州火车南站西广场开往火车北站北广场的公交车上,“云总线”车辆驾驶主动安全防御系统传来急促的警告声。与此同时,福州公交集团智能调度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同步收到了预警信息,立即通知车队值班人员通过车载语音对讲功能,督促驾驶员安全行车。

公交安全管理为何能如此“聪明”呢?据介绍,福州公交集团2575辆车、212条线路都配置了主动安全防御系统等多项“黑科技”,通过安装在公交车辆司机端的摄像头,实时监测驾驶员状态,能够对抽烟、接打电话、疲劳驾驶等危险驾驶行为进行AI识别与预警。

“系统预警后,我们会通过语音或短信实时提醒驾驶员与车队,每月的行为记录也会同步至车队与安全服务部。”在智能调度指挥中心,副指挥长王晓炜指着屏幕告诉记者,这样的“人防+技防”双重保障,有效规范了司机的驾驶行为,也提升了市民乘车的安全性与舒适度。

此外,今年6月起,智能调度指挥中心还开启了安全驾驶专项行动,将容易生理性疲劳的时段划为重点监控时段,加大巡查力度,强化对驾驶员的动态监督。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智能调度指挥中心已完成65万余辆次营运车辆巡检,排查隐患9000余起,推动公交运营安全从“治理”到“智理”升级,从“人防”向“技防”转变,将交通安全防护网织得更细、更密。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