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德化浔中派出所:“您的平安‘外卖’到了!”

民警联合“外卖义警队”开展调解工作

民警为新加入的义警队员佩戴袖标

(上接A01版)

邻里矛盾的“解铃人”

“你家孩子总在家里蹦蹦跳跳,刚才还在家里打篮球,震动声响过大,让我心脏病都快犯了!”9月1日上午,德化县浔中镇一小区居民黄大妈到楼上住户投诉噪音问题。

正巧送外卖的外卖员小柳经过,他很快听出了问题的症结,出言劝导舒缓双方情绪,并拨通派出所电话告知情况,为民警到场调解争取时间。民警到场后,双方情绪已然稳定,调解起来水到渠成,顺利化解了一场矛盾纠纷。

“刚开始,我去劝架找不到正确的方法,也碰过钉子。”小柳说道,民警手把手教他调解方法,还带着他参与社区调解实践,慢慢摸出了门道。现在,居民们看到戴着义警袖标的他,总会笑着开他的玩笑:“小柳,今天又给谁送‘和气’了?”

浔中派出所将“外卖义警队”深度融入“多元矛盾调解体系”,由民警牵头搭建起了“多元排查—民警对接—多方联动”的全链条调解机制。外卖员作为排查力量之一,在送餐时发现矛盾线索,通报给社区民警,民警再联合社区网格员、楼栋长、社区干部,在前期、中期、后期有针对性地介入处置。

这样一来,“外卖义警队”的“前端发现”与民警的“专业处置”,加上有关部门的“协助配合”,工作形成了合力,最大限度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自“外卖义警队”成立以来,累计参与化解矛盾纠纷78起,调解成功率达100%。

反诈路上的“宣讲员”

“您的酸菜鱼到了,这个反诈宣传册也给您一份。”7月22日中午,“外卖义警队”队员小苏把餐盒递给百德小区居民郑大姐,顺手从保温箱里抽出一份反诈宣传册。“大姐,提醒你家孩子不要把电话手表借给陌生人,一不小心就可能成为电信网络诈骗‘工具人’!”他指着册子上的案例,细心讲解不断翻新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手段和应对技巧。

这些反诈案例宣传册,是浔中派出所精心设计的“反诈快餐”。浔中派出所动态筛选通俗易懂的反诈内容,针对不同群体的常见骗局制定相应的安全提示,并制作成反诈宣传册,再通过模拟宣讲、案例分析等方式,提升骑手们的宣讲水平,充分利用外卖员走街串巷、社会接触面广的特点,将反诈知识推送给辖区的家家户户。

这样,“外卖义警队”的宣讲有了成套的“章法”。在写字楼递咖啡时,他们会按民警教的“职场反诈要点”提醒大家“不要轻信刷单”;在工地送盒饭时,会结合“网络陷阱案例”提醒工人“网上交友小心被骗”;在学校门口等单时,会对照“校园防骗手册”提醒家长“骗子会变身老师向你微信借钱”。这些带着烟火气的提醒,比贴在墙上的标语更入脑入心,而这背后,是民警们对反诈场景的精准预判与内容的精心打磨。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浔中派出所所长苏细铭与“外卖义警队”共同完成一场“反诈宣讲”后,对着队员们竖起大拇指。“外卖义警队”戴着红袖标,走街串巷,走访入户,巡逻防控、调解纠纷、安全宣讲……他们成为协助民警做好治安管理的延伸触角,共同为平安家园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