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讯(记者 田米 文/图) 在安溪县蓝田镇的乌土村,年轻人纷纷外出打拼,而村里的老人们还是闲不住,不仅在房前屋后种菜,还利用村中丰富的毛竹资源,编织出一个个竹篮、竹匾等农用具。79岁的颜茂太师傅,便是这竹编技艺的佼佼者。
在15岁那年,颜茂太就开始做竹编了。最初,他只是为了满足家里晒稻子、晒茶叶的需求,开始自学制作竹匾。没有师傅的指导,全靠自己摸索前行。但他骨子里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从最初的不尽如人意,到一次次动手实践、反复琢磨,遇到难题就自己尝试解决,一次不行就再来一次,凭借着这份坚持与执着,他逐渐掌握了制作竹匾的技巧。多年来,老伴是他最好的编织竹匾搭档。
“我做了61年的竹匾,所需要的制作竹匾的工具都是自己设计的。”颜茂太师傅很自信地告诉记者。这份自信,源于他多年来对竹编技艺的深耕与创新,每一步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与智慧。
一大早,颜茂太就和老伴走进山里,将合适的竹子砍下,再一根根扛回家。回到家后,他熟练地将竹子劈成合适的竹片,精准地削成薄片,按照预先设计好的尺寸裁剪。接着,用工具在竹片上钻出小洞,将竹片小心翼翼地合成圈,再用自制的竹夹子把铁线穿过敲进,用力敲紧固定。固定好的竹圈放在火堆上稍微烤一下,让竹子更具韧性。随后,把过长的头或者尾片锯掉,一个竹匾的雏形便初步显现。
而最关键的步骤,当属使用颜茂太自主研发的固定竹匾成形架子。这个架子由6根两米多长的细竹子巧妙组成,地上是一块圆形大木板,上面精心画了5个大小不一的圆圈,也就是由用户要做竹匾的尺寸大小而定。借助这个独特架子的固定、挤压,用力敲出竹匾精准成形,展现出完美的形态。
如今,颜茂太做起竹匾来又快又好,每一个竹匾都工艺精湛、质量上乘。他的竹匾在当地供不应求,常常是用户提前打电话来预订。大家不仅认定他的手艺,更是对他数十年坚守匠心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