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讯(记者 吴日锦 林良标 见习记者 吴诗榕) 9月23日,又到昼夜均分的秋分节气。气候转凉,秋燥渐显,疾病多发,如何轻松应对季节变化?海都记者特邀福建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泉州市中医院副院长阮传亮,为市民朋友开节气养生方。
阮副院长认为,秋分后体内阳气内收,体表抵抗力下降,关节病、风湿骨病、体寒等疾病易高发,是四季养生的关键节点,市民需从多方面做好防护。
起居上,要坚持早睡早起,保持规律作息。保暖方面,重点护住胃部,避免寒凉侵袭。饮食上,因秋分多“凉燥”,宜多吃芝麻、核桃、糯米等清润温润食物,以及白萝卜、胡萝卜等降肺气果蔬,南瓜也是秋季暖胃护胃佳品,其性温味甘,入脾、胃二经,能补中益气。
肉类可选择鲈鱼或鸭肉。鸭肉“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是贴秋膘的优质选择。饮食还需遵循“少辛增酸”“酸甘化阴”原则。运动需适量,宜选散步、太极等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
“秋食果,药不抓。”除此之外,阮副院长结合节气特点,从膳食养生角度,为大家推荐了5大黄金秋果。
山楂:味酸,能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
雪梨:堪称抵御秋燥的“高手”,能清肺化痰、生津止渴。
石榴:被誉为“天浆果”,味酸甘,甘酸相合能化生阴液,生津润燥效果显著。
花生:虽常被归为坚果,但其养生价值在秋季不容小觑。中医认为花生能健脾养胃、润肺化痰,适合秋季滋补脾胃、养护肺部。
葡萄:能补气血、强筋骨、利小便,且补而不燥。
阮副院长还特别分享一款秋分养生药膳——桂圆肉粥。
取桂圆肉100克、粳米100克,一同煮成粥即可食用。此粥能安心神、益心脾、补血气,适合思虑过度、惊悸失眠人群,且桂圆肉可养脑益脾、补血抗衰,搭配粳米补益脾胃,长期食用有益健康。
秋分到了,福州民间有吃“白丸囝”“豆腐脑”“藕膏”等凉点的习俗,以抵抗秋燥的入侵。据民俗专家邱登辉介绍,“白丸囝”是福州特有传统小吃,也是防秋燥的保健食品。“糯米和普通大米搭配,水浸一夜磨成浆,压榨成粞,搓成细条,掰成花生米大小的小丸子,并将其晒干或凉干,要吃的时候煮熟,配上白糖即可。”邱登辉说。
□知多一点
秋分这一天
海王星冲日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9月23日将迎来秋分节气。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秋分时节也是收获的季节,“三秋”大忙格外紧张。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主任张旸介绍,太阳沿着黄道运行一周共360度,每“走过”15度,就迎来一个新节气。秋分是指太阳沿着黄道“走到”180度的时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副教授江晓东说,秋分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一个分字也有平分秋季之意。南下的冷空气与暖湿空气交汇,形成降雨,雨后气温降低,“一场秋雨一场寒”。
秋分也是我国重要的岁时节气。民间此时有立蛋、吃秋菜、吃汤圆等习俗。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陈艳萍介绍,农民不仅自家食用汤圆,还会把没有馅的汤圆置于田边地坎,称“粘雀子嘴”,希望借此防止鸟雀偷吃庄稼,寄予了对丰收的美好向往。
继9月21日的土星冲日之后,海王星也将于23日迎来冲日。冲日时,海王星距离地球最近、视直径最大、亮度最高,是观测它的最佳时机。天文科普专家提醒,冲日前后的这段时间,感兴趣且有条件的公众可以借助口径10厘米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试着找一找这颗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
当海王星运行到与太阳黄经相差180度的方位上,也就是海王星、地球、太阳三者依次排成近似一条直线时,称为海王星冲日。行星两次冲日之间的间隔称为会合周期。根据计算,海王星的会合周期是367天,因此每隔367天,就会出现一次海王星冲日。上一次发生在2024年9月21日。
今年,海王星冲日发生在9月23日,这一天恰逢秋分。当日,太阳落下后海王星就会在东偏南方升起,日出时在西偏南方落下,几乎整夜可见。本次冲日时,海王星的亮度为7.7等。
(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