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谈天说地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霜降养生 三防一补

中医专家表示,保暖身体,润燥养胃,顺时“收敛”都是为平稳过渡迎寒冬

N海都记者 林宝珍

俗话说“霜降杀百草”,霜降时节天气渐冷,万物开始进入“收藏”的阶段,为冬天的到来做准备。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林丽莉教授提醒,霜降养生要做好“三防一补”。

防寒邪 重点部位别露空

“霜降后昼夜温差大,寒气专挑人体薄弱部位‘钻空子’。”林丽莉教授说,颈部、脚部、腰腹是寒邪最易入侵的部位。颈部受凉易引发肩颈酸痛、头痛,腰腹受寒可能导致腹痛腹泻,脚部着凉则影响全身气血运行。

“最近门诊里,不少颈肩腰腿痛、肚子痛的患者,都是因为保暖不到位,让寒邪找上了门。”她建议,日常可备一条柔软围巾护颈,一双舒适的袜子护脚踝,有必要的还可以搭件薄马甲护住腰腹。“特别是爱美的朋友,要注意护脚踝,保暖是第一要义。”林丽莉教授提醒。

防秋燥 山药柿子都是润燥好物

秋燥在霜降达到顶峰,口干、咽干、皮肤紧绷甚至干咳,成了不少人的秋日常态。林丽莉教授解释说,这是“燥邪伤津”的典型表现,应对的关键在于“润”。

“从饮食上调理就好,多吃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她推荐了多款时令润燥食材:清甜的梨子能润肺生津,清润的银耳可滋阴润燥,健脾益肺的山药、挂满白霜的柿子,都是霜降专属的“润燥好物”。多吃这些食材,既能补水,又能滋养肺腑,秋燥带来的不适自然就缓解了。

防郁气 走出家门“晒”走悲秋

秋风萧瑟、草木凋零,难免让人触景生情,滋生低落、悲秋的情绪。林丽莉教授说,这种“情志郁滞”长期积累,会影响脏腑功能,尤其不利于霜降“收敛心神”的养生需求。

建议大家别总宅在家里,趁着午后天晴、阳光温暖时走到户外,“散散步、晒晒太阳,看看秋日的层林尽染,让阳光驱散心里的阴霾。”林丽莉教授表示,户外赏秋不仅能疏解不良情绪,还能促进气血流通,让心神跟着“暖起来”。

补脾胃 为冬补打基础

经历了“苦夏”的湿热耗损,再加上秋收的忙碌,我们的脾胃需要好好休养一下。林丽莉教授说,此时进补,是为冬补打基础。可以多吃一些温和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热乎乎的南瓜小米粥、健脾益气的莲子、红枣。要避免生冷、油腻,给脾胃减减负。

最后,林丽莉教授总结说,霜降养生,在于一个“收”字:收敛心神,保暖身体,润燥养胃,为即将到来的冬天,积蓄满满的能量。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