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郑旭
近日,莆田的疫情防控形势正在好转,多个地区下调风险等级,并且已经连续多日没有新增病例。从9月10日疫情发生伊始,许多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奋斗在抗疫一线,也正是有了他们的付出,疫情才能如此快地得到控制。
许政睿就是志愿者中的一员,在江苏常州上大学的他,因为疫情暂时无法返校。许政睿的父亲是当地“党员先锋队”中的一员,莆田出现疫情以来,就奋斗在抗疫一线。许政睿告诉记者,自己正是受到父亲的影响,也报名参加了志愿者。如今疫情防控形势虽有好转,但父子俩依旧在抗疫一线默默奉献着。
隔离服1天要穿6小时以上
9月20日,许政睿所在的莆田城厢区开展第三轮核酸检测,也正是在这一天,许政睿报名参加志愿者,成为一名核酸检测登记员。
登记、输入、贴码……登记员的工作看起来简单,但却十分重要。许政睿告诉记者,因为是混检,他需要将10人的样本都收集在同一试管内,方便
医护人员快速检测。“简单但很机械,也容不得出差错。”往往一个上午下来,手都“僵硬”了。
相比于登记的“机械性”,气温才是一线的核酸检测人员面临的最大挑战。9月的莆田,最高气温依旧有35℃左右,临时搭建起来的登记点只有一顶帐篷可以遮阳。许政睿穿的隔离服虽然
没有医护人员的防护服那样“厚重”,但也要求“密不透风”,手套和衣服的缝隙处都要拿胶带粘起来。每次登记完,许政睿都汗流浃背的,橡胶手套粘在手上非常难受。许政睿告诉记者,自己最长的一次穿了6个小时的隔离服,上午穿了3个小时,中午休息下换套新的再穿3小时。
受父亲影响报名参加志愿者
许政睿报名志愿者最初是受到了父亲的影响。他父亲是莆田市城厢区太湖工业园区“党员先锋队”中的一员,莆田出现疫情以来,就奋斗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帮助当地维持秩序、逐栋逐户地做居民的思想工作。
“爸爸是我的榜样。”
许政睿告诉记者,爸爸一直教育他,要有担当和责任心,党员就是要冲在第一个。
在许政睿的手机中,珍藏着一张父子在物资领取点的合照。照片中父子两人左手的肩上都戴着一个志愿者的“红袖章”,父亲的胸前还挂着
一枚党员徽章,俨然一副“父子兵”的模样。
目前,许政睿已经结束了新一轮核酸检测志愿者的工作,他告诉记者,如果还有下一轮,他还会第一个报名。当然他也希望疫情能够早日结束,回到学校上课,完成自己的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