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双减”政策下,书面作业减少,单元考试取消,校外培训少了,有的家长乐了,有的家长却更加焦虑。为了给学生们提供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与家长们交流更科学的教育理念,海都教育特开设“海都名师讲堂”栏目,邀请专职教研员、一线教师等教育业内人士共同解读政策,谋划更美好的学习生活。
本期嘉宾:卢声怡 专职教研员 福州“卢说数学”公众号主理人
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国家“双减”政策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并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
“语文没有作业,还可以多阅读,但是数学必须得靠多做习题呀,没有作业怎么行?”不少家长为此十分焦虑。然而,多做题是学数学的唯一途径吗?卢声怡老师联合一线教师,提炼草根经验,告诉你,没有书面作业,在家还可以怎么学数学。
数学也要开口读
“除了语文和英语可
以朗读课文,孩子们也一样可以多读读数学课本,或者读给家长听,或者和家长一起读。”卢声怡老师认为,孩子们做数学太多,“读”数学太少。
卢老师表示,多读数学可以增强读题能力,这是事关解题最重要的第一步。有的学生经常是随便看一眼题就说不会做,但是让他再认真把题目多读几遍,他便会了。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同时在思考,读思结合的目的正是数学所追求的“解决问题”。
但是,卢老师也表示,读数学材料没那么容易,与文学作品相比,课本上的数学内容是“非连续性文本”,先读哪里,后读哪里,是有挑战的,并不一定
最左或最上的就是先读的,要看内在逻辑顺序。所以,学生们读的时候要注意:边寻找顺序线索边读,比如有两三个人物对话,要看清看准先读谁的,再读谁的;大胆思考,畅所欲言,既然数学材料是“支离破碎”的,那么,随口说上一两句自己即时产生的想法,是很有价值的。
数学要做的不仅是习题
卢老师解释,这里说的做数学不是练习题,而是课本上一些实践性强、适于动手操作的单元,比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位置》《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等,二年级上册课本中
的《长度单位》《量一量,比一比》《认识时间》等。“学生们在家中不妨自己制作个钟面,或者拿软尺量一量书桌有多高,沙发有多长。”卢老师表示,来自生活环境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们更有直观概念。同时,计算等表面上看着不方便操作的单元,也可以转化为数学游戏,更有趣味。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组织同学们互相交流讨论自己的实践结果,或者让同学们将自己的结果写在便签纸上并贴在班级的展示栏中,成为全班共享的学习材料。
“提炼”数学词
卢老师认为,又快又
好地写阿拉伯数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技能”,因此,百般锤炼“快写数字”是很有必要的。另外,在读数学材料的过程中,加强训练“提炼”数学词。
什么是数学词呢?卢老师举例子,“人工野鸭岛今年有53只野鸭,去年比今年少18只。去年有多少只?”在阅读的时候,孩子们应当第一眼就注意到53只、18只这些数据,数字之后,就是“……比……少……”这个部分,它展示了两个量之间的“比差”关系,这些都是数学词。可以说,如果能够快速找到这些重要的数学词,就触及了数量关系的本质,解决问题也就近在咫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