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F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三“能”特色工作法 破解社区治理难题

闽侯县甘蔗街道滨江社区加强平台建设、民意沟通及自治服务,打造有温度的近邻小区新格局

滨江社区志愿服务队开展“护河爱水、清洁家园”行动

N海都记者 汤先增

通讯员 陈枫 文/图

近年来,闽侯县甘蔗街道滨江社区注重发展志愿服务力量,以社区实际和居民需求为导向,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功能,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重点,形成三“能”特色工作法,有效破解社区治理难题,打造有温度的近邻小区新格局。

注入“核能” 加强平台建设

记者了解到,滨江社区成立于2015年,作为典型的新型城镇社区,滨江社区以党员为抓手,开展社区志愿服务。社区设立“党心暖邻”志愿服务驿站,增强与共建单位党组织合作,同时联系各公益合作方,积极开展社区互助、公益类活动,有效营造社区睦邻友好的氛围。

滨江社区党支部书记程宇清告诉记者,“党心暖邻”志愿服务项目以“145”为主要框架,即打造1个社区“暖邻”志愿服务平台,整合4大服务队伍力量,发挥党员微课堂、便民服务、文明创建、文化建设和“党心暖邻”大家庭等5大志愿服务板块作用。

“相信很多家长最关注孩子的蛀牙问题,那怎样预防蛀牙呢?最有效的就是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程宇清说,借由“党建引领,美好滨江”三社联动项目,滨江社区发挥闽侯县乐志社工的专业服务力量,与社工共同打造“社区党员微课堂”,定期开展具有滨江特色的团建活动。

目前,“微课堂”共录制了8期和民生相关的主题课程,以线上推广的形式,走进滨江社区的千家万户,让居民感受到近在身边的党员力量。

同时,社区还整合党员志愿服务队伍、社工服务队伍、共建单位/商家队伍、居民志愿队伍等4大服务队伍力量,定期开展健康知识培训、心理辅导培训、七夕邻里节等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调动社区各主体的参与性,并依托社区《美好滨江》期刊开展具有滨江特色的文化建设,增强社区的人文氛围。

注入“动能” 加强民意沟通

“自从社区建立了党员楼长队伍,社区越来越和谐,邻里、家庭关系也更加和睦了!”居住滨江社区的林依姆高兴地说。

近段时间以来,滨江社区结合“小团队、细网格”社会治理体系,联动各方志愿者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从环境美化、综合治理等方面补充基层工作力量,进一步做好社情民意的收集和反馈工作,并启动多元调解机制,化解社区内的矛盾纠纷。

程宇清介绍,社区连接着千万个家庭,每个小家庭每天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纠纷。因此,社区在各小区建立党员楼长队伍,设置“楼长会客室”,由党员楼长带头,妥善处置问题,遇到实在协调不了的,会申请与相关部门联动处理,做到“小事不出小区”,避免矛盾升级。

此外,社区还依托“小团队、细网格”社会治理体系,做实政策宣传、人员摸排、疫苗接种、社会管控、信息核查等疫情防控重点工作,安全、稳妥、有序推进高龄老人新冠疫苗接种,织密筑牢防疫安全网。

注入“热能” 加强自治服务

社区儿童学习的乐园、老年人休闲锻炼的好去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重要阵地……如今,到滨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读书、锻炼、休闲娱乐的居民越来越多,滨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已发展成为居民文化生活的“加油站”。

滨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设有党群活动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健身室、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等功能区,让辖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公益文化服务。

居民洪依姆说,暑假期间,她几乎每天都会带着孙子、孙女过来放松娱乐,有这样一处给老人、小孩活动的场所真是太便民了。

完善的服务机制和设施也让滨江社区收获众多荣誉,该社区荣获国家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福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建省五星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福州市最美邻里书坊、福建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建省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

下一步,滨江社区还会组织更加丰富的社区活动,加强社区工作者的业务学习,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推动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