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汤先增 文/图
擅于“大数据”分析处理,让路口交通态势多元可视化;主持开发电子监控、警务通、互联网服务等配套功能软件,保障“文明出行,教育免罚”等措施落地,累计教育免罚45万余起;依托福州交警微发布组织研发21项便民服务,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为市民提供便捷“指尖服务”……
从警20年来,陈澍见证了福州这座城市的发展变迁,也亲历了交通管理工作的飞速发展。他不仅是福州公安交通管理科研岗位的优秀工作者,还是一名信息化的行家里手,出色的工作业绩赢得各级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肯定,在交通管理信息化、推广“放管服”改革创新、科技保障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助力传统交通管理插上科技的翅膀。
应用“大数据”分析 让智能交通全息可视化
陈澍深耕交通管理信息化业务十余年,打造大数据+智能交管,以科技导向、数据赋能、服务实战为目标,构建交管“e体+”智慧赋能模式,不断提升公安交通智慧化管理水平。
2020年在接到交通融合指挥调度平台建设的任务后,陈澍积极研究建设方案,学习各地经验,在充分了解基层勤务运行机制后,运用信息技术将数据资源有效整合应用,为信息化建设做技术支撑,协调省厅、市局科技部门,解决数据共享、车载GPS定位数据实时性等疑难杂症,整合道路视频资源,突破技术难点,拓展各项应用。通过强化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形成多元可视化交通态势监测展示;强化交通事件视频自动监测、分析、预警,提升城区重要路口、路段交通事件智能监测感知能力,精确指导勤务实战化;配备应急通讯指挥车、无人机、摩托车载移动卡口等,支撑“情指勤督”一体化交通管理能力提升。
“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更好地服务实战。”陈澍最大的感触就是如何才能将科技转化为战斗力。作为部门业务骨干,陈澍组织建设了城区交通指挥研判室,借助支队一体化指挥平台构建高效指挥体系,打通全市交通指挥体系数据流,第一时间开展辖区主次干道、支路和跨区道路排堵保畅,提升区级交警指挥调度综合实战能力和水平。
2020年春节,疫情突如其来,社会按下了暂停键,为尽快恢复交管业务的有序办理,满足群众的需要,陈澍在人员紧缺,防控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牵头开发,吃住在单位,加班加点,仅用15天,上线“车管所业务预约系统”“满分学习、审验学习预约系统”“营运车辆违法处理预约系统”等三大系统,保证了疫情期间服务市民“不停业”。
研发“指尖”便民软件
让交管服务触手可及
“懂技术,更要懂业务”,这是挂在陈澍嘴边的一句话。他经常抱着业务规范从头啃到尾,跟着窗口、路面民警体验业务办理,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疑问,经常追着交管业务骨干沟通业务流程、规范相关内容,提升业务素养,为便民服务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陈澍主持开发电子监控、警务通、互联网服务等配套功能软件,拓展自助机业务服务功能,保障“文明出行,教育免罚”等措施落地,累计教育免罚45万余起。还依托福州交警微发布组织研发,推出预约处理交通违法、申请违法复核、货车通行备案等21项“指尖”便民服务,为公众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时空”的公共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目标,改变之前市民到窗口办理业务的方式,为市民提供便捷“指尖服务”,月均办理业务1.3万笔。
同时,陈澍还积极参与“12123”交通管理语音服务平台及全省首家福州交警24T自助服务中心建设,创新业务办理窗口使用网银、支付宝、微信等缴费支付方式电子化,方便群众办理公安交管业务,大大缩短了业务办理时间。
由于工作表现突出,从警20年来,陈澍曾获个人嘉奖6次,获评市优秀人民警察1次、优秀公务员8次、市局优秀共产党员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