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8版:焦点 上一版   
上一篇

部分古船瓷器或产自福建

清同治年间制绿釉杯

青花松下高士图双耳瓶

“二甲传胪图”杯、“吹绿”釉瓷、青花双耳“嫁妆瓶”乃至越南水烟罐……长江口二号古船近年来陆续有文物出水。

9月6日,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又公布了一批经过清理和初步考证的出水文物。这些瓷器多为贸易交流瓷,制作精良,部分可能产自福建地区窑口。

“洋气”绿釉杯

据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翟杨介绍,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迁移和打捞工程从筹备至今,已清理出水600多件陶瓷器。考古工作者在前期水下调查和整体迁移预处理阶段,提取和清理了部分古船相关出水文物。这些瓷器大多产自景德镇窑,也有部分可能产自福建地区窑口和江苏宜兴窑。

小心翼翼地托起一只清同治景德镇窑绿釉杯,翟杨称这件文物可以被命名为“001”号。绿釉杯小巧玲珑,底部有矾红彩书“同治年制”篆书款识。翟杨表示,这件出水文物的底款,对于长江口二号古船的年代判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景德镇窑于明代宣德年间始烧绿釉瓷器,至清代早期又引入欧洲技术,创烧出一种‘西洋绿色器皿’,釉质上与传统绿釉有所不同,并且是通过吹釉的方法施釉。这件出水绿釉杯因长期受海水腐蚀,微呈褐色。但它自带的上海开埠之初中外文化交流印记,却依然鲜明。”翟杨说。

通俗“嫁妆瓶”

与“洋气”的绿釉杯相比,一旁的清同治景德镇窑粉彩“二甲传胪图”杯显得格外古色古香。这件粉彩杯,杯身描绘着两只螃蟹张开蟹钳夹着芦苇行走。专家解读称,两只螃蟹,寓意“二甲”;芦苇则谐音“胪”。在清代,科举考试中的“二甲第一名”也就是殿试第四名被称为“传胪”,寄托着当时人们对“金榜题名”的殷切祈愿。

水下考古队伍还发现了一只体型硕大的清同治景德镇窑豆青地堆白青花松下高士图双耳瓶。这个瓷瓶高达60厘米,丰肩鼓腹,两侧有双狮耳饰,瓶身上以青花绘有松下高士图。专家解读称,这种款式流行于晚清民国时期,多用于陪嫁妆奁,民间俗称“嫁妆瓶”。令人惊喜的是,当考古人员一层层清理和收集瓶身里面厚厚的淤泥,准备用于今后进一步研究时,从“嫁妆瓶”里又连续取出了共计50只青花团龙纹杯。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