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宝珍
10月12日是第26个世界关节炎日。关节炎是世界头号致残性疾病,严重者可导致关节残疾。据统计,在我国,关节炎发病率约13%,患者数量达1亿以上,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因此大家对关节炎要引起重视和防治,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防止致残。那么,关节炎有哪些症状?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关节?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主任张文明教授的介绍。
骨关节炎最常见,中老年人发病高
65岁的福州陈依姆(化名),左膝关节疼痛10多年,开始时走路会有膝关节“卡住”的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卡住”的次数增多,久坐或以其他姿势保持的时间长一些,必须先伸展活动腿脚后,才能自如活动。近一两年来,依姆连走路都会疼痛,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左膝关节骨关节炎。
“所谓人老腿先老,大部分老年人都有关节疼痛的经历,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腿沉了,蹲起不方便了,这些情况多数是得骨关节炎了。”张教授介绍,关节炎有很多种,其中,骨关节炎在中老年人中很常见,大多出现在膝、髋、踝、脊柱等人体负重的关节,以膝关节最为多见。通常表现为上下楼梯、蹲起时感觉膝盖疼痛不适,早晨起床或久坐后膝盖感觉发僵。随病情加重,患者可能走平地也会疼痛,甚至出现关节变形等症状,严重影响了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三种关节炎,中青年人也常见
虽然老年人是多发人群,但关节炎并非老年人的专属疾病,任何年龄段都有可能发生。
“如果说,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的致残杀手’,那么,类风湿性关节炎则在中青年人中发病率更高。”张文明教授介绍,80%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于35~50岁的中青年,它是一种免疫性疾病,常见表现是双手指、腕、肘、膝、踝、足部关节对称性疼痛,早晨起床时常伴有关节僵硬感,未经规范治疗常出现关节畸形,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此外,主要侵犯脊柱、致残性极高的强直性脊柱炎,由于多见于青壮年男性,被称为“青年男性致残杀手”。同样地,痛风性关节炎也很常见,且多经常出现在中青年男性身上,它同样会引起关节疼痛、关节畸形等,严重影响活动功能。
预防关节炎畸形要趁早,从细节做起
关节炎的病因有很多种,遗传、免疫紊乱、创伤等诸多因素,都会成为这一疾病的“帮凶”。但如果平时重视对关节的保护,避免过度使用关节,注意保暖,恰当运动,多锻炼关节周围的肌肉等等,可减少关节炎的发生。如果有了关节炎,早诊断、早治疗,可延缓病情的进展。
专家提醒说,气温下降时,关节炎患者的关节间滑液黏度增加,使关节阻力变大,影响关节活动,应及时增添衣物,穿戴护膝、护腕等护具保护关节,并且特别注重关节区域的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