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慢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这首唐诗 首次展出

一千多年前,他们在瓷器上书写爱情、离别与乡愁

首次面向公众展出的、题有一首五言唐诗的长沙窑青釉瓷碗

长沙博物馆收藏的《君生我未生》诗文壶

N新华 大河报

唐诗又“上新”了!在湖南长沙博物馆近期举行的“长沙考古七十年成果巡礼”特展上,一件唐代瓷器别具吸引力。

这只长沙窑青釉瓷碗上,题有一首五言诗,全文为“住在绿池边,朝朝学采莲。水深偏责就,莲尽更移舡”,在《全唐诗》中未见记载。

长沙窑研究专家、长沙博物馆副馆长张海军介绍:“‘舡’就是‘船’,这首诗描绘了劳动人民采莲的场景,文字朴实无华,意境恬淡自然。”

据了解,这一诗文用褐彩书写,施釉烧制而成。瓷碗出土于望城铜官镇长沙窑遗址区,首次面向公众展出。

长沙博物馆以收藏唐代长沙窑精美瓷器闻名。目前已发现的长沙窑器物题写各种诗句110首,其中只有10首在《全唐诗》能查到,有100首不见于《全唐诗》,著名的《君生我未生》就是其中之一。题有“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瓷瓶,1982年在望城铜官窑址出土后,轰动一时,广为流传。

张海军表示:“长沙窑诗歌的作者,有学者,也有文人,但绝大部分是窑工和平民百姓,诗歌题材涉及饮酒、品茶、爱情、离别、思念、风景、民间故事、劝学、崇佛、礼仪教化等,真实记录了唐代长沙的民俗风情,有不少是流行在市井街巷的歌谣。”

专家表示,从工艺上来说,唐代长沙窑瓷器开创了书写诗文装饰的先河,拓展了瓷器装饰美学的维度;从社会史层面看,长沙窑瓷器中的这些唐诗,是当时唐诗的流行读本,弥补了《全唐诗》的不足,真实反映了中晚唐时期的社会变迁,为研究中国唐代社会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材料。

□延伸阅读

唐代长沙窑瓷器的诗文纹饰

长沙窑与浙江越窑、河北邢窑齐名,是中国唐代三大出口瓷窑之一,有“南青北白长沙彩”之誉。

唐代长沙窑,位于望城铜官窑一带,始烧于中唐,盛于晚唐。唐代诗人李群玉诗句“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描写的就是当年瓷器生产的情景。杜甫漂泊途中,曾路过铜官窑,写下了《铜官渚守风》——“不夜楚帆落,避风湘渚间。水耕先浸草,春火更烧山。早泊云物晦,逆行波浪悭。飞来双白鹤,过去杳难攀。”

当时制造的瓷器,有不少曾远渡重洋,惊艳于异国他邦。直到20世纪70、80年代之交,深埋于地下的窑群才重见天日。

长沙窑精美瓷器上的诗文,包括离愁、情爱、羁旅、边塞、山水、应酬等题材,内容较为开阔,语言简朴平白,贴近当时的生活。诸如“一别行千里,来时未有期。月中三十日,无夜不相思”,“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哢春声”,“一日三场战,曾无赏罚为。将军马上坐,战士雪中眠”,“日日思前路,朝朝别主人。行行山水上,处处鸟啼新”。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