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6版:有医说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不遵医嘱 21岁小伙糖尿病并发症频发

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持续上升,已高达11.9%,且发病日趋年轻化

N海都记者 刘薇

一周前,泉州21岁的小斌(化名)又一次被紧急送入医院。这一次,他因败血症入院,急需血透。3年前,小斌确诊糖尿病,却并未放在心上。不良生活习惯,加上不遵医嘱,3年后他便出现多种并发症,数次被送医抢救。

2022年11月14日是第16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教育保护明天。医生提醒,糖尿病一旦确诊就需要终身自我管理,持续的健康管理才能有效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昏迷入院确诊糖尿病 不遵医嘱并发症缠身

说起小斌这位患者,泉州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张翼主任医师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张医生记得,3年前,18岁的小斌因昏迷入院。经检查,其血糖明显超标,确诊为糖尿病。而在确诊之前,小斌就出现了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明显减轻。救治过程中,医生嘱咐其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一定要控制好血糖。然而,小斌出院后却将其抛之脑后。

“这小伙完全不听劝,饮食不加控制,甜食、饮料照样吃喝,烟照抽,酒照喝,生活习惯糟糕,血糖从来不控制,后来好几次因急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被送入院。确诊短短3年后,还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眼底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男性功能障碍、败血症……”张翼主任医师介绍,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3至5年内很少会出现如此严重的并发症。他们医院一位七旬老患者,在30多岁时就确诊糖尿病,他认识到糖尿病的危害性,向医护学了许多健康管理知识,并运用到生活中,同时胰岛素打了30多年,这30多年来血糖一直控制得很好,一个并发症都没出现。

患病率持续上升 发病日趋年轻化

据了解,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患者常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种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致残或者导致过早死亡。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包括卒中、心肌梗死、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是我国导致失明、肾衰竭、心脑血管事件和截肢的主要病因。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世界约有4.22亿人患有糖尿病,每年有150万人死亡直接归因于糖尿病。近年来,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持续上升,已高达11.9%,且发病日趋年轻化,农村人群患病率快速增长。

“糖尿病一旦确诊,就需要终身自我管理。想要管理好糖尿病,必须驾驭好‘五驾马车’,包括糖尿病教育、血糖监测、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张翼主任医师提醒,针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包括年龄≥40岁、超重与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有糖尿病家族史、妊娠糖尿病史等,须注意控制饮食、规律运动,预防体重增加(特别是腹型肥胖)。针对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应采取措施降糖、降压、调整血脂和控制体重,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控油、减盐和增加体力活动;不要相信偏方或某些保健品的夸大宣传,应到正规医院接受正规、系统的治疗,并定期监测血糖。

“以前,大家认为糖尿病是不可治愈的,但现在,不少早期的2型糖尿病,到有条件的医院通过规范的治疗与管理,能够达到逆转甚至长期治愈。”张翼主任医师强调。

□科普链接

绕开这些糖尿病误区

现在的糖尿病患者容易陷入这样或那样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得了糖尿病,这不能吃,那不能吃,比如水果就不能吃。

糖尿病患者应控制总热量,能量平衡。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饭、面食、饼干等)和含糖饮料的摄入,以全谷物或杂豆类替代1/3精白米、面等主食。“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控制达标,是可以吃水果的,但要控制总量。”张翼医生表示。

误区二:得了糖尿病,但没感觉不舒服,可以不治疗。

糖尿病早期治疗效果最好,2型糖尿病一旦确诊,应尽早定期进行并发症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如果延误将会导致严重并发症,并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误区三:血糖已经控制在正常范围,不需要再监测血糖或吃药。

糖尿病病人需要终身监测血糖。已经用药的糖尿病病人如果随意停用药物,血糖将会很快回升。早期轻度病人经饮食、运动控制后血糖正常,即使暂时停药,仍需要定期监测。

误区四:注射胰岛素会成瘾。

严格来说,胰岛素不是药,而是人体自身即可分泌的一种降血糖激素,不会成瘾。需不需要用胰岛素、用了后是否能撤掉,取决于患者的病情。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