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有医说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疫情防控优化调整后,如何应对变化?疾控专家:

加强个人防护 科学就医很重要

N健康福建

海都记者 林宝珍

随着“疫情防控新十条”的发布,全国各地调整了防控措施。但解封不等于解防,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在新形势下,家里如何备药?老人、孩子以及慢性疾病患者如何做好防护?万一有了症状要如何处理?就广大市民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专家表示,个人依然要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心理上也应做好准备,家里可以适当备些治疗感冒、咳嗽等常用药,万一出现症状,也不要太恐慌,及时用药,并寻求社区和专业医生的帮助。

坚持做好个人防护 回家后及时手部消毒

专家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很多人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出门戴口罩,回家勤洗手。在新的疫情防控形势下,在日常生活中,依然要坚持正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以上防护级别口罩,特别在封闭场所及人员密集的地方。外出回来要洗手并做好手部消毒,每天外出回家,可以用冰盐水漱漱口、用棉签刷刷鼻腔。同时在外面减少触摸公共部位,如商场门帘、扶梯、电梯开关等,不要用手触碰口鼻眼。

生活秩序逐渐恢复后,大家还是要尽量少聚集,在人多的地方应保证社交距离1米以上;咳嗽打喷嚏时,应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包好后置于垃圾桶内或采用肘臂遮挡,不应随地吐痰。

出现感冒发烧症状,早诊、早治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药学部主任刘茂柏主任药师说,市民可在家中准备一些治疗感冒、咳嗽和发烧等非处方类药物,包括解热镇痛药、中成药,常规感冒药和日常用药即可。同时在用药前最好咨询医师或药师,或服用自己曾服过的药物,避免重复用药或引起过敏等。慎用网络上宣传而不常用的药物。

福建省中医药学会呼吸病分会主任委员、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呼吸科陈志斌主任医师介绍,中医学认为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中医学“疫病”范畴,病因为疫毒之邪,由口鼻而入。病程中可出现疫毒之邪夹风、寒、暑、湿、热、燥、瘀等病机变化。中医药治疗的原则是早防、早诊、早治,具体涉及新冠治疗用药一定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陈主任提醒,冬季本身就是感冒高发的季节,市民一旦发现自己有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可及时及早服用治疗感冒的中成药,且多喝开水,多休息。暂时自我隔离,尽量避免外出就医奔波,减少感染或传播风险。

如果出现持续高热伴有频繁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情况,及时到正规医院发热门诊或定点医疗机构就医。

老人、小孩重点防护

及时接种疫苗

除了日常防护外,最有效的保护就是接种疫苗。对于还未接种疫苗的老年人,如果没有绝对禁忌症,专家建议要尽快主动接种疫苗。对于儿童,特别是低龄儿童,不仅要做好儿童本人的个人防护,其家长、监护人也要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3岁以上孩子要做到全程接种疫苗,外出正确佩戴口罩,做好卫生,保持社交距离,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家长、监护人要做好平衡营养膳食,安排好作息,提高儿童免疫力,保持儿童房间整洁,通过适时开门和开窗保证足够新风量,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等。

最后,专家表示,疫情防控政策优化,民众自我保护的意识应该增强,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除了做好个人准备工作外,还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焦虑、不恐惧,不要听信谣言。学会自我调适,保证身心的放松。如果的确无法排解心理问题,甚至影响到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须及时向专业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寻求治疗。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