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陈晓婷 文/图
泉州市区湖心街西段,地处闹市区。作为商住两用街,它曾拥有繁华热闹的商业业态,近几年,却常常因为“停车难”问题,受到各方关注。
道路资源条件有限,满足了车辆、行人通行,就无法满足车辆停放,是否能找到两全其美的方式?本次两会,泉州市政协委员黄种代提交了《关于微改造湖心街西段道路两侧辅道的建议》。
【走访】 石墩守住“慢道”,市民褒贬不一
近日,记者来到湖心街西段。两侧建筑物均为骑楼样式,行人可从骑楼下通行,道路并未设置人行道。不过,辅道上设置了盲道、供非机动车出行的“慢道”、非机动车停车位,还有防止汽车开上辅道的隔离护栏和石墩等。
对于这样的设置,市民褒贬不一。走路、骑车出门的市民,较为满意。“以前乱停车,骑车都要骑到机动车道上,现在这样好多了。”市民颜先生说。而附近的居民和商家,则对“停车难”意见颇多。有的店家认为,虽然道路条件有限,但挤一挤还是能挤出部分车位。“我们开店的,没地方停车,客人还怎么肯过来?别说客人了,店家自己也没地方停。”店家吴先生说。
也有部分市民持中立态度。“我经常来这边吃饭,没有车位确实不太方便,但是路这么窄,也划不了几个车位,不好解决。”林女士说,“如果能在附近建一个大点的停车场就好了。”
【委员建议】 辅道微改造,促进街区繁荣发展
“现在的湖心街,以田安路为中点,东西两段呈现出不对称的路貌及业态。在同样受到疫情等外界因素影响的前提下,东段仍能保持较高的繁荣度,西段却十分冷清。”泉州市政协委员黄种代说。
经过多方走访,黄种代发现,西段街区的凋零一定程度上受到道路护栏的限制,缺少合理的停车位,不仅顾客因停车不便而流失,商户自身车辆停放都存在问题。具体建议如下:
1.参考湖心街东段道路规划建设,拆除西段两侧护栏及辅道入口石墩,在道路两侧辅道划出合理停车位,并引导车辆有序停车,解除石墩造成的安全隐患并满足两侧商家及顾客进行商业活动的需求。
2.停车位规划在路沿往内二米,与道路平行,这样既可满足商家需求,又可保留原有自行车道及其他设施。
3.根据现场勘察,西段辅道宽度有五米多,规划沿线停车位占用二米,还剩下三米多可用作自行车道或电动车道及盲道,与现有规划并无冲突。
4.西段从温陵路至田安路总长约800米,规划后两侧停车位可达到200多个,这将大大缓解西段停车难问题,促进街区繁荣,对保护微小商家的生意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部门回应】 两年前刚进行改造,会持续关注该路段
“门前没有停车位,确实会对店面生意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道路的主要功能,是通行而不是停车。”泉州交警部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湖心街地处泉州中心市区,承担着较大的通行压力。因此,交警部门只能在保障通行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停车位施划。
两年前,湖心街因乱停车等问题,导致非机动车道被占,市民出行受阻,相关部门已经对该路段进行了改造,增设了护栏和石墩等设施,保障非机动车道通行。“如果对这些设施进行拆除,那极有可能让此前的乱象再度出现。”
“目前湖心街周边的居民,可以将车辆停放在丰泽广场、富临新天地等处的停车场内。”相关人士表示,该路段的交通问题,交警部门仍会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