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罗丹凌 梁展豪 文/图
近年来楼市持续低迷,导致一些开发商陷入困境,百强闽系开发商融侨地产就是其中之一。
2022年12月14日,融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融侨”)披露公告称,未能清偿中建投信托·安泉589号(融侨福州)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和“平安信托融侨15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两笔未能偿还的信托资金约4.8亿元。面对巨大的资金压力,融侨不得不出售资产来解困,将旗下福州首融沣泽置业有限公司100%股权及债权、福州融侨物业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进行转让,以获取回笼资金。
融侨集团遭遇了什么?旗下物业公司转让对融侨业主和潜在购房者有无影响?面对现状,市民买房时该注意什么?近日,海都记者进行了一番走访与了解。
现状:变卖旗下子公司 回笼资金超6亿
2022年10月底,融侨首先把旗下福州首融沣泽置业有限公司100%股权及债权转让,部分收购意向金以债务抵消方式结算后,融侨集团回笼资金约2.91亿元。而福州首融沣泽置业有限公司开发的福州宗地2021-41号被首开收购之后,案名也由“融侨云津”变为“首开·端礼著”。
随后,2023年1月5日,融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为盘活存量资产,改善公司现金流,决定与福建简而信生活服务有限公司签订《福州融侨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协议》,将子公司福州融侨物业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给福建简而信,交易对价为32253万元。
记者了解到,融侨物业为融侨集团旗下实际控制子公司,成立于1997年,负责融侨集团开发项目的物业管理,目前物业管理项目分布于福建、上海、淮安、南京、武汉、郑州、合肥、成都、重庆、天津等地,在管项目超过150个,管理面积超过2000万平方米。
融侨发展30多年来,在福州打造过融侨锦江、融侨外滩等众多知名楼盘,业内口碑一直不错。作为老牌闽系房企,融侨是否真的出现经营危机?
记者通过多种渠道尝试联系融侨集团相关负责人,但均未能与对方取得联系。
走访:现有物业未变动 市民看法各不同
2月4日,记者走访了在榕的融侨系地产。在位于梅峰支路的融侨花园3区,记者看到小区内的告示以及基础设施上都还印有“融侨物业”的字样。走进小区的物业处记者看到,前台的背景墙上也仍印着“融侨物业”。一名工作人员询问完记者的来意后表示并不了解该事件,也无法回答相关问题。
随后,记者又来到位于鼓楼区洪山镇的融侨锦江A区,小区内的告示及基础设施所印的物业名称同样未发生改变。物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小区物业目前并未收到变动信息,仍是“融侨物业”在对小区提供服务,服务队伍及薪资也未发生变化。
此后,记者又走访了融侨观邸、融侨悦江南等“融侨”品牌小区,发现小区内的情况不尽相同,未发现设施上有变动痕迹。物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的回复也均表示并不了解公司已被收购,也未收到变动通知,仍是保持“原班人马”照常服务。
那么,目前已购“融侨系”小区的业主对此事件又是如何看待的呢?一名融侨悦江南的业主告诉记者,其此前已在网络上浏览过小区物业被收购的消息,但由于目前小区物业并未发生大变动,所以还在观望后续情况,“我觉得物业没有大变动,不会太影响房价”。
“我觉得物业只是锦上添花,是加价的筹码,但现在看来作用恰恰相反。”在融侨锦江A区看房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他认为目前房价已基本触底,而融侨物业在当下还被所属集团抛出,成了交易市场上一个压低价格的“筹码”。
采访过程中,也有部分准备购入“融侨系”的市民表示,“融侨物业”是福州排名靠前的物业服务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购房意愿,若未来无法看到“融侨物业”易主后的具体态势,将会更多地考虑其他品牌。
业内:
近期行情回暖迹象仍不明显
对此,业内专家有何看法?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王吓忠教授认为,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房企生存状况愈发艰难。世茂集团、禹洲集团、泰禾集团、阳光城、正荣地产、中庚集团、三盛控股、融信中国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实质性违约事件,包括债券违约、担保违约、信托违约等,福州人信赖的融侨集团也未能幸免。
王吓忠教授解释道,这与房地产开发模式出了问题有关。随着土地价格和房价的不断上涨,很多房企为了维持运转,也为了实现项目与资金的利用最大化,会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甚至民间借贷等多种手段去融资。然而,这样的金融杠杆是把双刃剑,一旦超出可控范围,房企就可能被打败。
记者也联系多家房产中介,了解近期房产交易行情。据悉,从二手房交易来看,近一周的行情较年前有大幅回暖,成交量与2021年年底相当,这一方面和之前疫情期间冰封的购房需求释放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房地产利率下调有关。从新房交易来看,由于新房地段大多欠佳,再加上部分房企出现问题,近期行情回暖迹象仍不明显。
一位房地产行业资深从业人员建议,现阶段有购买新房需求的消费者,要关注房企的经营状况,尽量购买负债情况相对健康,融资未超过国家划定的“三条红线”的房企开发的产品。市民朋友可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理性购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