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闽味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像蘑菇似飞碟 这座土楼很神秘

泉州安溪县虎邱镇的“文忠寨”,防御工事完善,如今不同程度损坏亟待修缮

“文忠寨”,俗称土楼寨

田螺坑土楼群被誉为“四菜一汤”

N海都记者 董加固 杨江参 实习生 黄一帆 文/图

阳春三月,正是踏青好时节。在泉州市安溪县虎邱镇有一座神秘的土楼,外形独特:像地上“蘑菇”,又似天外“飞碟”,圆圆的;里面供奉着一尊数百年的“关二爷”,造型与泉州市区涂门街关岳庙的关公如出一辙,既没拿刀,也没拿书,看上去外表文静,但又不失威严。3月1日,天气晴好,温度适宜。我们驱车从市区出发,前往虎邱一探究竟。

奇妙神秘古寨 绿树翠竹掩映

这座土楼位于虎邱镇文美村文斗角落,叫“文忠寨”,俗称土楼寨。安溪的土楼多为方形,“文忠寨”是圆形土楼,为数不多。土楼距泉州市区约90公里,离安溪县城35公里,处于连绵起伏的群山之中,西与尚卿乡交界,南与西坪镇相邻。

“在那!在那!”当车子快进入村庄时,土楼赫然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它坐落在文美村的一个小山包上,站在远处遥望,绿树翠竹掩映之下,犹如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又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透露着奇妙而神秘的色彩。

“很可惜的是,由于最重要的文史资料,在一场大火之中被烧毁。因此,文忠寨建于何年,何人所建,已经无从得知。只能从当地村民祖辈口传之中得知,早在明清时期,文忠寨就已存在,并进行了翻修。”来自虎邱镇党建办的谢春龙告诉记者。

74岁的护寨老人谢文明说,寨里供奉的关帝神像自古就有,但曾险遭烧毁,幸被族人事先用泥土裹住藏在草垛里,才得以保存下来。谢文明介绍,圆形天井中本有高和直径均为10多米的石笋,是整座土楼的中心,因此称为“寨心”。遗憾的是,寨心石笋遭到破坏,如今只在上面种了些菜。

坚不可摧保平安 如今荒凉待修缮

由于是战乱年代村民躲避匪患的场所,文忠寨也有完善的防御工事。记者现场了解到,寨内共有2层48个房间,每个房间的朝向各不一样,且前窄后宽呈袋状。二楼的房间均设有两个瞭望孔,每两个房间又有一小门互通,并设有一梯,直通楼下,可谓观四方通八达。

而坚厚的墙体更加易守难攻。土楼底层外墙的墙基用石头垒筑而成,宽度由下自上递减,最宽处达2米。二楼采用生土夯筑,墙厚也不小于1米。一层不开窗,仅留有一个大门出入,大门一关,土楼便成坚不可摧的堡垒。据谢文明介绍,曾有土匪趁夜挖墙钻洞,想要攻进文忠寨,花了整整一个晚上愣是没能挖通。

“最热闹时住过二三十户人家,100多口人。后来,各家陆陆续续搬迁出去,这里就荒凉了。”谢文明告诉记者。探访中,记者也看到,土楼内杂草丛生,屋顶、二楼房间以及走道等地方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亟待修缮。

村落如莲花绽放 古庙古树皆成趣

土楼的不远处,很随意地散落着几棵古榕、古枫,葱茏如盖;对面的山坳里,坐落着几座明清时期的寺庙,古朴素净。“福地洞天灵鹫领,庆云烂熳小蓬莱。”福庆堂是其中最为古老的一座寺庙,俗称洋山庵,内奉清水祖师,是清水岩首次衍系。据传,庙内的清水祖师塑像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与清水岩的祖师塑像是同一根沉香木雕刻而出的。

蓝天白云之下,古寨古寺古树相映成趣。“村庄的格局很特别,地形似浮水莲花。”谢文明介绍,有月光的晚上,爬上山头,俯瞰全村,整个村落犹如莲花绽放,四周环绕的山体就像花瓣,文忠寨则为莲心。

令人欣喜的是,在土楼不远处的一棵百年古枫树(注:两个成年人无法环抱一圈)边上,当地村民筹资建了一栋三层木石结构的“文忠楼”。“这个文忠楼,等明年落成后,就会供奉这尊差点被烧毁的关帝神像。”谢文明告诉我们,建新楼,再次取文忠名字,这是我们对土楼的一种情感寄托和延伸,也希望土楼能得到有关部门重视,给予修葺、保护。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