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新需求催生新市场,新市场带动新职业。随着新兴技术的应用和社会需求的提升,一些新型职业应运而生,进入了大众视野,引起广泛关注。新业态包含的丰富职业类型,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吸引着年轻人求新求变,对新职业的选择已成为当下就业领域的新时尚。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七成年轻人愿意尝试新职业,其中有近两成已经在从事或尝试新职业。在有些看似小众或者新奇的行当里,年轻人完成了社会角色的塑造,甚至带领着整个社会一起去探索未知的职业形态。
那么,在新三百六十行中,有哪些新岗位受到劳动者的追捧?又有哪些公众不太了解的从业规则和市场前景呢?今天开始,海都记者走近这些新职业人群,了解他们如何在新职业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成就自己的人生梦想。
N海都记者 罗丹凌
实习生 周婉怡
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今年春节过后,福州的婚庆市场火爆非凡。
拍婚纱照、找婚庆公司、订酒店、约司仪、请摄影摄像等等,都是情侣筹备婚礼的必修课。而这一段时间,网上还有一项婚庆服务深受欢迎,这就是“伴娘租赁”服务。
“我是小保姆、小秘书外加小保镖”
福州的小闵(化名)结婚时,选择了聘请伴娘来参与自己的婚礼。
小闵说,他和妻子是属于较晚结婚的,身边好友大多已成家,没有合适的伴娘人选。于是,当从网上了解到有职业伴娘的服务后,小闵和妻子当即决定,聘请两位经验丰富的职业伴娘,让婚礼顺利进行。
“职业伴娘,在活跃气氛、化解尴尬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我看来,年轻人会乐于接受职业伴娘。”小闵说道。
出生于1997年的露西,是福清的一名“职业伴娘”。她告诉记者,担任伴娘的这一天,她必须6点就起床,提前到达新娘家中。新娘梳头打扮时,伴娘们要换好服装以及准备好堵门时的游戏道具,等待前来接亲的新郎和伴郎团。
从堵门游戏到婚宴开席,递酒杯、牵裙摆、才艺表演等等,都在职业伴娘的服务清单之内。
过去一年多时间里,露西已经完成了十几个订单。她说:“伴娘的服务并不轻松,我是小保姆、小秘书外加小保镖。我希望能够用自己的经验帮助到新人圆满完成婚礼。见证、参与到别人的幸福,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工作室运营 学生和职场新人居多
露西只是职业伴娘中的一个缩影。2022年上半年,她和好友在社交平台看到出租伴娘的帖子,萌生了成为“职业伴娘”的想法。通过招募身边感兴趣的姐妹,渐渐地建起一支9人的职业伴娘团队,以工作室的形式进行运营。福建各地的婚俗不同,接业务前,职业伴娘工作室会和新人约定,必须文明接亲,不低俗婚闹,不喝酒、不过夜等内容。如果是外地接单,需要三人甚至更多组团接单。
在我国多个地方的民俗中,未婚女性当伴娘不能超过三次。谈起这个问题,露西说自己并不在意,既然把职业伴娘当作一份工作,就会努力把它做好。
记者了解到,加入职业伴娘团队的女性,大都是20~28岁,以学生和职场新人居多。“职业伴娘”,主要是在周末时间上岗,对于大多数入行者来说,这只是一项兼职。
新娘一般在婚礼前一至两周,联系职业伴娘工作室,对职业伴娘的身高、长相、性格提出要求,并通过看照片、视频确认自己的选择,并提出要求。比如,要求职业伴娘保守婚礼人员的秘密,不能透露自己的职业身份等。和职业婚庆主持相比,职业伴娘承担的工作强度不大,但耗时特别长,每天收入200元到600元不等,低于婚庆主持。不过由于该行业从业人员大都是兼职,行业规范和服务标准还没有形成。
年轻团体需求大 还需规范化
记者从福州一些传统婚庆公司了解到,职业伴娘这一职业在20多年前就出现了,近年来市场需求较大。也有业内人士预测,职业伴娘的服务预计年增长会达到25%~30%。
福建江夏学院经济贸易副院长刘名远分析说,职业伴娘的火爆是一种市场行为,也和当下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有关。
首先,伴娘都是未婚女性。一些新娘晚婚,身边的亲友都已经结婚,寻找未婚女性难度大。
其次,越来越多年轻人由于工作原因,到异地就业工作,无法及时参加亲友婚礼。
再者,不少年轻人对婚礼规格和服务要求增强,冲破“伴娘必须是密友”的传统观念。而职业伴娘的专业性为婚礼增加更多喜庆氛围,服务也更加周全。
刘名远认为,职业伴娘其实是数字经济下的一种现象,也是社会分工细化深化的一个结果,满足了年轻人对新时代条件下婚姻的需求。“职业伴娘目前的确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但该行业要走向市场化和规范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