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宝珍 文/图
一女子“先心”术后仍胸闷气促,被查出是重度肺动脉瓣反流。日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外科林峰教授团队在陈艺副主任医师以及麻醉科、导管室、心脏彩超室全力配合下,成功为该女子实施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TPVR),女子术后第1天转至普通病房,下地活动,术前症状消失。据介绍,这是福建省首例心外科团队施行的TPVR同期卵圆孔封堵手术,该术式为患有重度肺动脉瓣反流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先心”术后仍胸闷气促 原是重度肺动脉瓣反流
患者林女士今年51岁,19年前因为“先天性心脏病,法洛氏四联症”做了“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术后恢复良好。但4年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闷不适、活动后气促,就诊多家医院并经内科药物治疗后,病情仍反复,近半年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间歇性头晕、头疼等,严重影响生活,经当地医院推荐,就诊林峰教授门诊。
林女士住院完善相关检查后,林峰教授团队发现了引起症状原因所在:患有严重的肺动脉瓣病变,重度反流。
“肺动脉瓣是心脏右侧的出口阀门,重度反流导致右心无法有效搏出血液,右心负荷加重,右心腔内压力增加,这是导致她严重胸闷的元凶。”林峰教授解释道,长期严重的右室高负荷会导致右心衰竭,甚至全心衰竭,明显缩短患者的生存期。同时,检查还发现林女士合并了卵圆孔未闭,这是出现间歇头晕、头疼的原因。
微创介入置换“新门”
整个手术不到2小时
林峰教授团队有着实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等介入瓣膜手术的丰富经验,组织MDT多学科讨论,并结合患者意愿后,制定了最佳治疗方案,应用最新技术: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卵圆孔封堵术(TPVR+PFO封堵),进行全微创治疗。
在麻醉科、心脏超声、导管室及护理团队的全力配合下,林峰教授带领团队成员陈艺副主任医师等,在全麻下为林女士顺利实施了TPVR手术。穿刺、输送系统置入,测量、定位、造影确认位置,最后瓣膜释放……手术一气呵成。瓣膜释放后,术中造影及超声评估“新门”(人工瓣膜)位置及功能良好,右心负荷改善,心率、血压稳定。紧接着,又施行卵圆孔封堵术,也很快顺利完成。熟练的团队配合,整个手术不到2小时就顺利结束。
术后,林女士返回ICU后1小时麻醉苏醒,术后2小时即拔除了气管插管,术后第1天转出ICU至普通病房,下地活动,术前症状消失。
林峰主任医师介绍,TPVR手术目前在国内开展的例数很少。TPVR手术的开展需要多学科的团队合作,作为一项高技术含量的医疗新技术,对医院的整体技术实力要求很高。